|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从紧”信号
新标准创20余年历史新高 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新华社12月8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8日宣布,从2007年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20余年历史新高。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此次上调是央行今年以来第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自1998年以来实行了10年稳健货币政策后的首次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紧货币政策的一种响应。与以往的0.5个百分点相比,此次上调1个百分点,体现出政策的从紧力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说。 在中国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内,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在2003年曾一次性上调过1个百分点,之后10余次上调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央行也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旨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5日召开会议强调,明年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冲销国内过剩的流动性。据测算,上调1个百分点后,可一次性回收流动性近4000亿元。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对即将出炉的11月份金融数据的一种提前反映。”彭兴韵认为,今后的货币政策还要看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继续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