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大有希望的替代能源
—曾都区农村沼气建设调查
作者:刘永国
  夕阳西下,万家炊烟。
    像无数个普通农家一样,沙城村成百上千的灶台亮了起来。
    但是,沙城村的农家既普通也不普通,走进他们的厨房看看吧!他们不烧柴、不烧煤,也不烧液化气。
    在曾都区,像这样的村子已有上百个。
    他们烧的什么?
    一、30年前后:柴荒催出新能源
    有一种“人造能源”,它的名字叫沼气。
    在随州,它的面世、成长,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
    1、1979年:缺柴做饭引起的“灶台革命”。
    厉山镇灯塔村。
    这里是随州市的膏腴之地,一马平川。好的是土肥水美;缺的是柴薪。
    这个村的人世世代代愁柴禾,有钱的,走几里地到厉山镇柴行买柴烧;没钱的,走三四十里地到山里去寻柴。这寻柴,说是捡枯枝拾老叶,实际上少不了有些偷砍行为。
    为了解决把生米做成熟饭的燃料问题,平畈上的灯塔村伤透了脑筋。这时,他们听到了一个新鲜名词——沼气。沼气当时是个新鲜事物。为了解决做饭的燃料问题,灯塔人勇敢地接受了沼气,建起沼气池,拆掉吃柴的灶,掀开了“灶台革命”的扉页。这是春暖花开的1979年。
    2、灯塔的光越烧越亮,更多的村迷上了沼气。
    灯塔村之后,厉山、淅河等乡镇平畈之地的村,相继开展灶台革命,建起了沼气池,革除了吞柴吞煤的老灶。到本世纪初,曾都区的沼气池达到10000多户。
    灯塔村的燃烧方式在发展,但速度不够快。
    本世纪初,随州市厉行封山育林,农村“烧”与“蓄”的矛盾更为明显。紧接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了随州山水,革除“柴煤灶”,推广沼气池,已不仅仅是解决农家做饭的柴禾问题了。
    2003年以来,曾都区加快了推广沼气池建设的步伐。曾都区委、区政府一边落实国家、省两级的推广计划,一边推行区里自己的拓展计划。去年,帮12000多户农家建起了沼气池、沼气灶。今年,更多的村、更多的农户,有了修建沼气池的愿望,区生态能源局培养的200多名沼气技术员忙得伸不了腰。截至12月下旬,他们已为13000多户农家新建了沼气池。全区的沼气村达到了100多个,使用沼气的农户累计达到了4万多户。
    3、曙光:从农家厨房升起
    沼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态能源。人造沼气的基本方法是,把人畜粪尿、杂草装进密封的水泥池,让它发生化学反应,源源不断地发生可燃烧的甲烷。
    把沼气引进特制的灶台,可燃烧做饭、做菜、烧水;
    把沼气送进特制的灯具,其燃烧的亮光如同电灯。沼气池用罢了的水,是密封消毒的营养液体,可养鱼,可喂猪,可作肥料……
    农村的人粪尿,特别是猪、牛、羊等家畜的粪尿,一是多、二是乱,往往成村庄的污染之物。如今,尽收沼气池,让它变气做功。
    沼气,一种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的可燃物,点亮了农村生态能源的曙光。
    就曾都农村的应用实践看,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装料后所产生的沼气,可供5口之家三餐做饭、烧水。
    二、沼气源源不断:绿了原野美了农家
    沼气,是可持续的生态能源。在曾都区的厉山镇、环潭镇、三里岗镇,与沼气村的干部群众谈沼气的作用,说法虽不尽一致,但“叫好”却是高度一致。
    1、畜禽粪尿一池收,村庄面貌日日新。
    曾都区的100多个沼气村,最直观的变化是村前屋后整洁了,干净了,清爽了。猪粪牛粪污染村庄视野的现象,基本上见不到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春风化雨。曾都区在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一池三改”。建沼气池,同时改造厕所、猪栏、厨房。厕所由露天、半露天改成简易房屋式,其出水和猪栏的出水与沼气池暗通,直接提供给封闭的沼气池“消化”;厨房则摒弃小、暗、脏,拆除土坯的吞柴灶,建起干净明亮的沼气灶。家庭主妇们在这样的空间里劳作、操持,有了一种神清气爽、扬眉吐气的感觉。
    沼气村,村容村貌美了,农家主妇们的面容也明亮了。
    如果说缺柴的平畈村建沼气池,直接的动因是寻找替代燃料;丘陵、山地的村踊跃办沼气,则既是为了节能,也是为了美丽。在新的、综合的动因作用下,去年、今年,丘陵地带的环潭镇柏树湾村、三里岗镇吉祥寺村也办起了沼气,大山中的吉祥寺村建起了500多口沼气池,80%的农民弃柴薪用沼气。
    2、省柴省煤省能源,青山绿水日日增。
    有了沼气池,农家做饭不用柴、不用煤了,也不用液化气了。在安居、厉山的沼气村,许多农家曾经用过的液化气灶,已经锈迹斑斑;以前买的蜂窝煤,已成收藏品。灯塔村党支部副书记何光枣说,自从1979年办起了沼气,村里人再没有跑那三四十里地去打柴、挑柴了。
    一口沼气池,能生多少沼气,省多少柴与煤?
    据曾都区生态能源局局长刘军堂介绍,8立方米的池子,一天大约可给3-5人的家庭省柴禾30公斤或者省煤10公斤。
    厉山镇沙城村二组王发珍家用沼气的情况,印证了以上测算。王发珍说,她家5口人,一日3餐,用蜂窝煤时,需6-8个,高峰时10个,折合标煤10公斤左右。一年就是一吨多到两吨,搁在院子里一大堆。
    曾都区有关部门测算,全区4万口沼气池,一年可省标煤30万吨;如果是柴禾、秸秆,那省下的数量就如同山岭。
    厉山、尚市、淅河、环潭等乡镇反映,有了沼气池,封山育林的冲突少了,山山岭岭的绿色多了。一批小树已长成大树。
    3、生态能源现曙光,人与自然共和谐。
    煤、石油,已被证明是有限能源。
    挖煤,开采石油,是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人们一直对煤、石油的有限性忧心忡忡。
    沼气,这种生态能源的出现,使得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与改变,有了可能。
    沼气是对人畜粪尿和杂草的改造与转化,其来源的无限性令人欢欣鼓舞。
    沼气的制造,不仅不损伤大自然,还有利于大自然的休生养息,它替代能源、净化环境、美化人居、有利环保与绿色的漫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曾都区区长杨增能对沼气的大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曾都有28万户农家,加快沼气池建设的步伐,十一五期间沼气用户累计可达10万户。那时的曾都,山水会更绿,村庄会更美,随州城乡将形成山水宜居的优美环境。
  本报记者刘永国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有希望的替代能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