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艰 难 跋 涉
——随州大部门制的探索

  编者按:“小政府,大社会”,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追求的目标。
    我市升格为地级市后,实行“大部门制”,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得到了我市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大部门制”不仅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更可贵的是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湖北日报》2月16日刊发了反映我市探索“大部门制”的长篇通讯《艰难跋涉》,同时刊发了市委书记马清明和市长李红云的相关文章,本报一并转载,以扩大阅读面。
    八年跋涉,八年坚守。随州市大部门制克难前行,作为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已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
    大部门制,即把密切相关的职能集中在一个大的部门,以减少部门间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打造精简、高效的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
    2000年成立的地级随州市,趟着 “小政府,大社会”的路子,严格控制编制,合并机构设置。行政编制比地级市前精减435人,财政供养系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八年来,随州以几乎不近人情、不讲情面的铁腕控制着机构及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亦始终没有走上精简再膨胀的老路。
    前行之路多艰。因国家、省里尚未实行大部门制,随州市坚持探索充满艰辛。这些年来,因为部分机构与上级不对口而造成的政策扶持与行业支持受损不少,还常挨批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抓紧制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启动了大部门制改革。上面动了,下面才顺。随州市的探索,为大部门制改革提供了一个范本。
    “随州市试行大部门制改革7年,很艰难,也很值得。”
    十七大期间,党代表、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的发言引起各方关注,“大部门制改革”一时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胡总书记指明了方向,我们就更有奔头了!”马清明说。
    千里之外,通过电视直播捕捉到总书记这句话的随州市编办主任夏明元喃喃自语:“我们终于和中央接轨了。”
    动因:由不自觉到自觉
    2000年6月25日,随州市由直管市升格为地级市。8月8日,市直党政机关各单位筹备组成员聚集一堂,200多名与会人员心情既兴奋又惴惴:城市升格了,衙门肯定增设不少,所有干部级别都会“普涨”吧。
    随即出台的市直党政群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却给大家兜头浇了盆冷水。
    新方案规定,职能相近的机构尽量合并;职能衔接较紧的结构挂牌设置;职能交叉的机构,尽可能不单设。此方案经集体讨论通过,并由时任市委书记袁良宽、市长吴超拍板,上报省委、省政府批准后,于当年11月份开始实行。
    按此方案,市国资委、中小企业局一并归到经委牌子下,并赋予其信息产业管理职能;文体局则与新闻出版局、文物局合为一家;宣传部统管文联、社科联、作协;统战部下面加挂民族宗教局、台办牌子;市档案局与档案馆、党史办、地方志编纂办四块牌子,一套班子。其他诸如机关工委设在组织部,移民局设在民政局,红十字会设在卫生局,政研室在市委办等。
    人员编制也有些不近情理。市直定编860人,比其他地(市、州)少了三分之一,80%的科室只有一人。“局长当科长用,科长当科员用,女人当男人用。”这虽是当时一些干部的戏言,却也是事实。
    全市行政、政法编制,在未升格时加上广水还有5569名,升级了反倒减了435人,只剩5134名。
    所有单位的人事科和财务科全撤掉。全市设一个财会核算中心,各单位只设兼职报账员,原来配备的文印员等工勤岗位全由机关干部兼任。
    时任编办副主任夏明元对人员精减深有感触:“编办就4个人,司机兼打字员、卫生员。而其他地方编办至少10人。”
    “这样做,当时的思路很简单:随州经济基础不好,当时财政收入只有2个多亿,原来养活一个县的干部,现在要养活一个市的干部,受不了。”夏明元说。 (下转第二版)湖北日报记者 陈启海 杨富春
  ·本报记者 孙洪涛摄·
  
  
  大部门制要有大思路
    大部门制要有大思路,大动作,动大手术。行政权力、资源配置如果过于集中,加人加编,致使分工越来越细,交叉重叠之处很多,只会导致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只有下决心革除这些弊端,精简机构,统一效能,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有所作为。
    行政成本太高,政府难以为继,这恐怕是很多后发展地区的通病。随州建地级市时间晚、基础差,财力不足,只能量入为出,打造服务型政府。所以说,我们没有那么高的自觉性,随州市的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只是暗合了中央提出的大部门制理念。
    随州市财政供养系数连续6年负增长,主要是我们铁腕控制行政编制,有时到了不近情理、不近人情的地步。一些干部工作时间很长,年龄也很大,就给他们必要的待遇,要求增设机构的则免谈。
    我们把职能相近部门尽量合并,但还是挂牌子,不增人,合属办公,主要考虑还是要有人办这个事情,有人对口接待。因为确实上面要求对口的呼声很高,我们几合一压力很大,只能采取迂回变通方式。
    现在看来,大部门制节约几个钱还是小事,关键是减少了扯皮,办事效率提高了,政令更通畅了。这,恐怕才是大部门制真正的意义所在。
  市委书记马清明
  
  
  将大部门制进行到底
    地级随州市成立后,刚开始财力困难,养不起那多人。2004年和2005年,随州市财政状况好转,要求部门单设的呼声开始回潮。当时残联就从民政局分了出去,科协也从科技局单设出去。
    2006年,有20多个部门要求增加编制,机构单设。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认为大部门制模式是高效的,坚决制止了这种行为。这两年来,除了规划局确实因为需要分出去作为办事机构外,随州市没有增加一个编制,增设一个部门。
    这些年来,随州市因为机构设置与上面不对口而承受了很大压力。我的态度是,甘愿挨批评,宁可不当先进,也要守住这块阵地,守住随州市大部门制坚守下来的改革成果。当然,没有省里领导的支持,我们也难以走到今天。
    随州大部门制运转8年的事实证明,部门设置越实际越好,降低行政运营成本应该成为党和政府的追求。
    现在中央和省里提出大部门制改革。如果真正要搞,我建议对现有机构进行整合,“拆庙赶和尚”,不要再设什么协调机构,否则就失去了意义。此外,在机构设置方面,也不要再强求上下对口,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配置机构。、
  市长李红云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艰 难 跋 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