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给农民听 做给农民看 指导农民干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王志勇报道:刚刚过去的2007年,曾都区进一步加大了科技试验示范力度,继续扩大农业科技覆盖率和科教培训普及面,促进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首次实现了粮、棉、油、菜全面增产,被农业部再次评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荣誉称号。 去年以来,该区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全年进行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试验示范项目520余个,面积达80余万亩;以农村实用新技术为重点,培训农民20万人;并争取到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23个项目,资金4237.7万元;先后获得“骕骦牌、鹿鹤牌、鹦鹉牌”3个大米和1个“骕骦牌”面粉绿色食品品牌。全年粮食总产达97.29万吨,比上年增加7.19%。棉花总产9317吨,蔬菜总产84.04万吨,油菜单产98公斤,分别比上年增1.77%、0.9%、12.64%。 为切实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2007年该区农业部门加大了“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的工作力度,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方式,促使全区农民自觉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在曾都较快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曾都区农业局去年初就成立了由12名农业专家组成的“农业科技宣讲团”,携带多媒体教学设备,围绕农村和农民转,在各镇集市、村庄、田间地头开展讲坛,图影并茂地讲给农民听。这样的短期“零距离”的培训让20万余农民受益。 他们还在全区各镇举办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区,做给农民看。不求样板规模大,但求示范质量高、数量多、点多面广。去年全区示范无盘旱育抛秧技术4620亩、麦(油)套稻技术3762亩、无土育苗技术4000亩、小麦免耕推广56500亩、油菜免耕推广3000亩,并重点在何店举办了麦套稻、油套稻示范,在南郊举办稻麦双免耕栽培技术示范等;成功地推出了优质稻——专用小麦、马铃薯——水稻(棉花)、泡泡青——马铃薯——中稻、菜豌豆——棉花+西瓜、葡萄林套青菜等高效种植模式,并且在全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如在唐镇推广马铃薯——水稻(棉花)面积达3万亩,在万和推广泡泡青——马铃薯——中稻2万亩。示范田省工省力增产,效益明显,农民纷纷学习应用,全面提升了科学种田水平。 同时,该区自2005年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来,以技术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形成科技推广网络,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与科技示范户、辐射户面对面“零距离”指导。2007年,农业科技入户由10个试点镇、50名技术指导员,扩大到全区25个镇、办事处125名技术员,由100个村扩大到250个村,由1000个示范户扩大到720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14万农户,服务内容不断增加,由单一的小麦技术指导服务向水稻、棉花、马铃薯、油菜等大宗优势作物延伸,科技入户指导逐渐普及到全区。 曾都狠抓科技试验示范 粮棉油菜首次全面增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