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中国香菇之乡曾都区三里岗镇
随州市特色农业乡镇风采展

  建设特色园区
  发展香菇产业
    曾都区三里岗镇位于随州市西南部,全镇版图面积3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万亩,山场面积33.8万亩,人口4.6万,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美丽山镇。
    近年来,三里岗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香菇生产、加工、销售、对外贸易一体化格局,把一个山区小镇建成全省闻名的出口创汇大镇。
    2005年出口创汇3212万美元,2006年出口创汇4408万美元,2007年达到6800万美元,从2000年三里岗镇香菇出口创汇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07年12月,全镇香菇累计出口创汇24447万美元,实现税收8000多万元。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大镇”和 “全省初具规模的五个特色产业镇”,2007年12月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正式命名为 “中国香菇之乡”。
  挖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香菇产业
    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建好规模生产基地。全镇有33.8万亩山场,其中菇耳林面积15万亩。到2006年,全镇共建香菇生产基地29个,年投产段木香菇500万筒(含外采)、袋料香菇500万袋 (含外采)、年自产干菇2000余吨。利用市场集散优势,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
    据统计,全国有12个省市的客商到三里岗交易香菇,全镇有4000多人农忙种田,农闲贩菇,每年外采香菇达6000吨。三里岗香菇市场年交易量11000吨,交易额近7亿元。其中近80%的货源来自其他省市的香菇产区,形成了“买全国、卖世界”的购销格局。
  建设特色园区培植香菇产业集群
    为了加快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1992年镇政府筹资128万元,在集镇中心建成一条占地14.8亩的“香菇街”;1999年,镇政府筹资近千万元,在集镇东头建起了占地30亩的香菇加工新区(工业园东区),有加工厂36家,建筑面积14500余平方米,统一为前店后厂模式;2002年,为进一步扩大香菇产业规模,三里岗镇筹集资金1300多万元征地60亩,兴建了新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工业园西区)。湖北银兆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三岗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等3家民营加工企业先后在园区兴建厂房2.6万平方米。
    截至2007年底,该镇东西两个园区共有香菇加工企业40余家,其中自营出口公司7家。园区企业总资产达5000多万元,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香菇产业集群迅速形成。此外,香菇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平台,形成了招商引资的“洼地”,自2001年以来,先后有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到园区投资兴业,共引进境外资金近1000万美元。
    三里岗镇政府2007年9月在吉祥寺村兴建了出口香菇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首期临时用地100亩,共建保管室100间,浸泡池100个,累计投资300余万元,发展袋料55万袋。
    为搞好特色农业的配套设施,以三里岗镇长久菌种厂为依托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共同投资650万元组建了随州市三里岗食用菌科研中心。目前,科研中心征地20亩,完成场地平整工程,其中已建烘烤房8间,8台烘烤设备已安装到位,日烘烤干菇500公斤。
  打造精品名牌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三里岗镇政府积极引导出口企业投资近千万元,购置筛菇机、蒸汽除尘机、复烤机、微波灭菌机、臭氧灭菌机、真空包装机、金属探测仪等设备20台(套),新增技改设备,确保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产品外向度不断提高。
    在11个注册登记的品牌中,“大洪山”、“楚风”、“财牌”、“永光”、“银兆”5个品牌获得了国家商检总局授予的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湖北三岗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联丰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银兆食品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认鉴委HACCP认证,3个品牌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2个品牌获得了美国FDA认证,“财牌”香菇登陆法国市场。2005年,该镇的 “财牌”、“双鹰牌”、“野木牌”香菇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银兆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三岗食品有限公司、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联丰(随州)食品有限公司的干香菇制品被中国罐头工业协会认定为罐头食品,同年12月被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认定为工业品。
  营造发展环境开辟产业绿色通道
    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多年来,三里岗镇委、镇政府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改善,使菇乡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乐土”。
    一是实行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工程。建立联席会制度,联席会领导主要精力用于产业集群发展,三分之一人员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实行特色产业发展让利工程。三是实行特色产业发展畅通工程。在三里岗镇,道路、通讯村村通,市场交易零收费,真正做到货畅其流。四是对特色产业发展实行“一站式”服务。政府成立了“农副土特产品运销管理办公室”,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传递、税费代征、出境手续办理等全程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一厅制收费(税),一次性办完各种手续”,为农产品出口创汇创设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曾都区三里岗镇党委书记、镇长 陈德敏
  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区
    今年2月,市委书记马清明提出2008年曾都区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新农村建设要凸显七个“亮点”,即:今年8月份以前,要着力建好一个新区(居民点)、一个香菇规模种植基地、一个香菇交易市场、一个养猪小区、一个菌种厂、一片农房整治、一个农家山庄等七个“亮点”工程。
    马清明要求,吉祥寺村要继续突出发展香菇种植业和生猪养殖业,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211”目标,即全村年户均种植2000袋香菇、养殖10头生猪、人均收入1万元。
    吉祥寺村作为全市、全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通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市国税局、区国税局,市财政局扶持下,扶持资金120多万元(其中市国税局现金55万元、区国税局现金35万元、物资折合现金10.20万元、市财政局现金20万元),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致力打造成为新农村的商贸区、亮点区。
    ●生产发展
    出口香菇标准化裁培示范基地建成使用。在位于吉祥寺村中心周新公路旁,投资100万余元,建成一个占地100亩,进驻菇农100户,搭菇棚920个,种植袋料55万袋,带动菇农增收100万余元的生产基地。
    食用菌科研中心顺利扩建。以三里岗镇长久菌种厂为依托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共同投资650万元,征地20余亩,建设厂房及配套用房5栋100间,其中已建烘烤房8间,8台大型烘烤设备已安装投入规模化生产,日烤干菇500公斤。
    发展一个养殖小区。以三个养殖厂为龙头,带动100个示范户,养殖三元杂交猪5000余头,年出栏达24500余头。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7年政府投资15万元,农民自筹5万元,对该村病险水库泉眼河水库、张家湾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建设;投资18.5万元整修河堤5处360米;通组公路建设全部完工,2007年又铺设了4公里通组公路,已实现了组组通的发展规划。
    ●生活宽裕
    全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加之国家转移支付资金5万多元,当年收支略有节余;全村农民收入主要以袋料香菇为主,户均种植袋料3500袋,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人均纯收5800元。
    已改水659户,改水率达到100%;建成节能环保的沼气池360口;安装了265套太阳能热水器;全村用电户100%;全村有电视用户659户;村级卫生室建设进行了配套,全村2369人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全村“五保”户22人,低保24户,47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乡风文明
    加强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村里还定期组织开展了“农民讲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了八荣八耻,五讲四美的教育活动、五好家庭争创活动、十好文明户评比活动。
    ●村容整洁
    新农村建设已初具雏形。市规划设计院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集商品交易房和别墅特色民居设计。已完成了基地开挖、场地平整工程,目前正在施工,预计第一期85户民居今年5月初主体工程全部完工;香菇基地对面的7个农户通过镇直5个部门对口帮扶已改造成了“农家乐”。
    ●管理民主
    该村充分发挥“两会”作用,村里的事,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村务公开透明,真正做到“村民明白、村干部清白”,村民对村务分开,民主管理,民主议事满意率100%。
    ●目标
    吉祥寺村计划用两至三年的时间,通过一系列规划建设,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为我市社会主义特色产业第一村、生态农业第一村。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香菇之乡曾都区三里岗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