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而功能锻炼有局部锻炼、全身锻炼和器械锻炼。 功能锻炼的治疗作用有:1、止痛消炎、活血化瘀。跌打损伤后,瘀血凝滞,络道阻塞不通,导致肿胀疼痛,局部锻炼和全身锻炼均可推动气血的流通,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消炎,活血化瘀。2、濡养关节筋络,骨折后期肌筋劳损,局部气血不足,筋失所养,酸痛麻木。功能锻炼可促进气血畅通舒筋活络,筋络得养,关节滑利,屈伸自如。3、防治肌肉萎缩。骨折后,筋脉必然损伤,重者致肢体废用,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功能锻炼可减轻和防止肌肉萎缩。4、促进骨折愈合。功能锻炼可以活血化瘀,又能生新,改善气血循环,有利于骨折生长,在夹板固定下,功能锻炼,可以对轻度移位的骨折逐渐得到矫正,使骨折对位良好,骨折的生长、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时进行。5、防止骨质疏松和避免关节粘连。因患肢长期固定使关节缺乏活动锻炼,气血阻塞,筋脉失养,功能锻炼,可使气血畅通,滋润关节,防止骨质疏松和关节粘连。6、扶正祛邪,促进功能康复,骨折后气血虚损,脏腑不和风寒湿邪乘虚侵袭,功能锻炼可调节机体,使气血充盈,肾精肝血旺盛,筋骨强劲,扶正祛邪,有利于骨折的康复。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1、辨明病情,估计预后。根据病情估计固定时间的长短,如老年人骨折愈合慢,固定时间长,儿童骨折愈合快,固定时间短。固定要松紧适当,牢固可靠。保证骨折的稳定,骨折才能更好的愈合,骨折愈合了,而伤肢功能尚未恢复,在骨折固定之日起,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有计划,有步骤的功能锻炼。 2、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及作用对患者进行沟通、解释,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锻炼的耐心和信心,上肢锻炼的目的是恢复手的功能,下肢锻炼的目的是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 3、锻炼时要思想集中,全身贯注,动作速度要缓慢,沉稳。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有时可借助器械配合。 4、要正确选择锻炼方法,以主动锻炼为主,循序渐进,严禁暴力被动拔拉肢体。 5、可配合推拿按摩、热敷、熏、洗、擦等跌打损伤、舒筋活血的外用骨伤膏药,药水、药酒等。 6、锻炼时应防止加重损伤,如用力向骨折原来移位的方向一致的活动,易造成骨折再移位,提前进行胫腓骨骨折的直腿抬高活动,髌骨骨折的膝关节过早弯曲,尺桡骨骨折的旋转活动等,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外力均要禁止使用。 7、锻炼时要气候适宜,注意保暖避寒,以防外感等兼症。要根据四时变化,适当调节锻炼的强度和方法。随州市曾都医院 邓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