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头有温馨也有尴尬
“学雷锋”应成为一种社会公德
作者:徐军国、
本报讯 记者徐军国、通讯员徐勇斌报道:3月5日,是全国“学雷锋日”。记者在随州街头了解到,街头多有温馨,但也不乏有尴尬事。 3月5日上午,街头出现让人感动的一幕幕:在流动献血车上,一些热心的市民纷纷拂袖捐血;在十字路口,热心的市民搀扶老人过街……。但在街头“学雷锋”也遇到一些尴尬事。上午10时,城区居民马先生在火车站送客人返回时,发现一位老人提着大包,马先生走上前去,想帮忙提一下包,老人用异样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后拒绝了。马先生告诉记者说:“估计老人拒绝原因是担心我另有所图。”中午12时,一位中年女子在龙门街拿着100元钱四处换零无果,小张主动上前表示帮其换零,该女士却反问:“谁知道你拿的是真钱还是假钱?”小张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人提供帮助是快乐的,但个别人却对此不理解,他感到很困惑。 业内人士认为,现代社会需要雷锋,需要雷锋精神。谁会没有个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呢?只要每个人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家人或亲属那样来关心、照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真正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时,市民应对学雷锋者的行为给予支持给予肯定,让“学雷锋”成为一种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