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随州“大部门制”七年探索
作者:唐卫彬李柯勇张先国
  新华社记者 唐卫彬 李柯勇 张先国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时表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是围绕转变职能,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当全国人大代表、随州市市长李红云听到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时,一时心潮难平,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因为,他所在的随州市在探索“大部门制”方面已走过七年的历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湖北代表团驻地,李红云代表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在“大部门制”上的尝试和波折。
  “逼”出来的整合
    “随州推行‘大部门制’,其实是‘无心插柳’。”李红云代表说,随州本是一个副厅级的 “省直管市”,2000年8月升格为地级市。当时湖北省主要领导提出要求:升格,但不许增加编制。“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随州只能把几个部门整合在一起。”
    一些职能相近的机构被合并,有的只挂牌不单设。比如,外事、侨务和旅游合并,设立“外事侨务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称“文体局”;社科联、文联、文明办、网络办、外宣办都挂在宣传部;党史办、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档案局、档案馆也合并成了一个机构。
    精简机构的一个办法,是与下级政府实行“错位设置”。直接服务群众的部门,在区、县一级的人员编制远多于市里。比如随州市曾都区设了移民局,市里则只在民政局内设一个移民科。
    由于湖北省一级的政府还是传统体制,为了应对各项职能,随州在一些机构门外挂了好几块牌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农业局的一个科级机构,就加挂了市种子站、市植物保护站、市农药监督管理站、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市植物检疫站、市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站6块牌子。整合后,随州市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事业机构共25个,比一般地市州少10个以上。
    如今,“官少牌子多”已成随州一景。
  “处长当科长用,科长当科员用”
    与其他地市相比,随州的“大部门制”一个明显特点是编制少。“大宣传部”只有14个编制,市委办包括秘书长加起来29个人。
    升格后的随州市编制总量从5569名减少到5134名,精简率达8%。自2000年至今,全市财政供养系数连续7年出现负增长。其中市级机关编制始终严格控制在907名,实际安排仅869名,比一般地级市少近20%。
    机构撤并后,随州各单位人事、财务一般不单设科室,相应工作由办公室承担,财务全部集中到市财会核算中心管理。仅设一人的“单人科室”在全市占七成以上,“处长当科长用,科长当科员用”。李红云代表说,如市编办,有3个科室,只有4个编制,司机刘师傅兼做保洁、打字等。
    国资委是各级政府要求设立的特设机构,随州将国资委与经委、中小企业局合并在一起。李红云告诉记者,有一个叫龚剑华的公务员,6年前进了国资委,她没想到自己是3个科室“共用”的工作人员。去年她到乡镇挂职,仍经常回来加班。她说:“工作累一些,但习惯了就能做到有条不紊。”
  这么少的人,能做那么多事吗?
    “事实证明,公务员队伍的工作效率还大有潜力可挖。”李红云代表说。
    随州市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五保合一”,统一归口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这个中心仅21名公务员,而一般地级市此类机构至少有4个,人员编制80人到120人。
    随州市社保中心要为60万参保人员服务,每年收支资金量达11亿元,连续多年实现零差错。
    总共挂了7块牌子的 “市农技推广中心”,定编12人,实际到位9个人,其中7人是专业技术人员。近5年来,他们把涉农执法工作全部交给曾都区,中心则集中精力抓技术,在随州建成了全国重要的品种展示基地,得到农业部表扬。
  “最大的阻力来自公务员队伍内部”
    2006年初,李红云到随州任市长。每到一处,就有机关干部找他诉苦,主题只有一个:要求恢复机构,增加编制。市委、市政府领导经过研究决定,市委常委会不讨论编制问题。
    “我们之所以能顶住,是因为省委、省政府支持我们的探索,老百姓也欢迎。”他说,“最大的压力来自公务员队伍内部。有的压力看似来自上级,其实还是下面的人跑到上面去,企图通过上级部门给我们施压。我们主动去沟通,摊开了一说,上级部门多数都表示理解。”
    随州市成立8年来已三届领导班子,始终把编制当作 “高压线”。2004年,一些部门出现擅自更改机构名称、提高机构规格等回潮现象,市领导直接找相关负责人谈话,责令其整改,并向市委市政府作书面检讨。
    “改革没有捷径,更没有回头路。”李红云代表说,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是改革发展大势所趋,只有将大部门制实现好、维护好,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据新华社3月10日电)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随州“大部门制”七年探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