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李金华多面人生de“多面人生”
得罪了所有人,得罪了所有人
作者:唐骏

  [李金华简历]
    1943年7月生于江苏如东,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高级审计师。
    1966年起任西北财经学院教员;1971年起历任航空工业部572厂会计员、财务组长、车间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厂政治部副主任、厂党委副书记;1983年任航空工业部572厂厂长;1985年5月至8月任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厅长;1985年至1997年任审计署副审计长;1998年至今任审计署审计长。
    3月1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之前人们对这位“铁面审计长”届满离任后去向的种种猜测、关注和关心,终于有了注脚。
    此前十年间的每次审计风暴都会把李金华和国家审计署推向国人的眼前和心底,也推到了赞誉与压力的风口浪尖。
    对于卸任审计长后的未来,这位将年满65岁的老人说,他仍然会关注体制改革、教育、民生等问题,还有与他相伴了23年的审计工作。
  直言李金华
    友谊宾馆,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中共界委员住地。
    两会期间,几乎所有前往友谊宾馆的记者,都把李金华列为头号采访目标。他们知道,任何一次对话,都可能成为对这位即将卸任的审计长最后的采访。
    敢于直言的李金华并未让守候的记者们失望。在小组的讨论上,他言辞犀利,先后批评了中央部门下属单位、发改委以及各地驻京办。最让人意外的,是他“自曝家丑”,表示财政部已经完成了对审计署的审计,而且也审出了问题。
    审计署被审计,是李金华之前反复强调,最希望在离任前看到的一幕。因此,说到这个问题时,李金华语气严肃,但表情却很放松。
    担任两届共10年的审计长,李金华最遗憾的,还是很多制度问题没能解决。由于只能监督,对于体制的改革与推进,审计工作不能起到绝对的作用,“我希望未来8到10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勤奋李金华
    1943年,李金华出生于江苏如东。在他一岁多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是一名糕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地打工,顾不上李金华和姐姐。两个孩子被姨妈、姑妈带大。
    李金华的家乡读书风气甚浓。李金华从小就以书读得好出名,街坊四邻都记得,其他人家的小孩在外头淘气时,李金华会在家看书。学生时代的李金华成绩一直优异。1962年,19岁的他考取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前身)金融系。
    李金华很快成为了班上的干部。他的大学同学谭绳喜(原中国审计报社社长)回忆,李金华对人对己都非常认真,显得比其他同学成熟,而且思想独立,喜欢辩论,常和同学争论问题。大学时代对李金华影响最大的两门课是哲学和汉语。李金华认为,哲学教他如何认识和分析问题,汉语使他学会用文字表达思想。
  性情李金华
    1983年,李金华被选送到中央党校学习。两年后,他重返西安。担任陕西省经贸厅厅长仅3个月,李金华被任命为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时年42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1985年10月,李金华乘火车到京上任,也没通知任何人,出了北京站就直奔中组部。中组部的干部问他是谁,李金华递上介绍信说,是审计署副审计长。对方奇怪审计署为何没派人接送,又看他背着个包,便开玩笑说,还以为是来上访的呢。
    15年的工厂基层经历,使李金华特别了解普通百姓生活的不易。在日后数次接受采访时,他总把572厂的例子拿出来念叨,在他看来,572厂几千人艰苦奋斗一年,利润也就几百万,“可有的国家机关资金一出手,一流失,就是几千万,几个亿,我心里很痛。”
    李金华身边的同事、朋友都说,其实他是极易动情的人。在做了审计长之后的2000年,一名山西女生因贫穷无法到南京审计学院报到,还把这事写信告诉了李金华。后来,学校把这个女生从家里找来,让她免费上学。听闻消息后,李金华竟然喜极而泣,还给院长写了封感谢信。
    李金华在2004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仪式上,看到一段有关审计干部遭遇威胁、报复及如何忘我工作的录像时,热泪盈眶。李金华事后说,有好多审计干部在审计过程当中受到各种威胁、恐吓,遇到很多困难都不讲,他到后来才知道。
    几乎每次接受媒体采访,李金华总是要强调所有的成就属于全国8万名审计人员,并对审计人员家属表示抱歉。2005年元旦,李金华向审计署工作人员发表新年祝词时,特地将对“广大的审计人员家属”的问候排在了第二位,其后才是对领导的问候。
  铁面李金华
    2007年6月27日,李金华最后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此次共审计了56个中央部门,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资金348.53亿元,还延伸到了434个二级预算单位,总计查出问题资金468.8亿元。
    自李金华1998年出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以来,这是他作的第十次审计报告,也是最后一次。
    1999年6月26日,李金华和审计署一鸣惊人,当他作完《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后,会场掌声四起。报告中称,审计署通过对国务院53个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审计,发现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31.24亿元。该报告被称为“多年来最好的一个审计报告”。
    李金华曾回忆,1999年的审计报告经过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要不要跟人大常委会如实地、全面地作报告,当时有不同看法,甚至审计署的党组内部都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报告可能影响太大了,得罪人太多。当时刚担任审计长的李金华据理力争,最后朱镕基总理表态,只要这些都是事实,必须如实全面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点名批评也让李金华和审计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李金华接受央视 《面对面》采访时曾坦承,被点名的部门不一定是问题最严重的,有些部门的问题更严重,但因为种种原因被拿掉了。“从理论上说,审计报告应该以公开透明为原则,不涉及国家机密的都可以公开,但实际操作难度是大家很难想象的。”
    曾任财政部长的金人庆和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都是李金华大学时期的同学。与二人的同窗之谊,李金华从不避讳,但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也曾在审计报告中被点名,且位置靠前。
    李金华的母校中央财经大学请他回去讲课,但他讲课一回来就组织人马审计母校,因为他了解到学校也存在一些问题。按照李金华的解释,“得罪了所有人,就谁也不得罪了”。 (唐骏)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金华多面人生de“多面人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新闻视点】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