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七年创汇六千万美元
珍稀菇品成广水富民产业
  本报讯 通讯员祝学斌、记者毛传荣报道:广水市白灵菇灾后仍获得丰收。3月中旬,该市十里办事处清水桥菇农刘新连成天忙着采菇卖菇,提起收成,乐得合不拢嘴。
    刘新连为我们算了一笔账:白灵菇平均每袋产鲜菇0.4公斤,1公斤鲜菇市场价10至12元,他家栽种的3万袋白灵菇至少可获利1万元。
    2月下旬,广水白灵菇开始陆续上市,吉阳食品(广水)公司按订单价敞开收购白灵菇,每天收购鲜菇约20吨。
    广水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先后引进白灵菇、双胞菇、巴西菇等珍稀菇品,以典型示范带动农民栽种。该市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古田新元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培养珍稀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70多名,为发展珍稀菇品提供技术支撑。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该市引资兴办了吉阳食品 (广水)公司,专业从事白灵菇等珍稀菇品的科研、加工和出口。经公司龙头带动,该市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等地建立了食用菌无公害栽培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 “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食用菌迅速成为广水农民增收致富支柱产业。全市年均栽种各类食用菌3000万棒 (袋),年产食用菌干品3000吨,菇农户均增收5000元。
    据悉,广水生产的珍稀菇品主要用于出口,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7年创汇6000万美元。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珍稀菇品成广水富民产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