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清明节,新变化新呼唤
作者:陈芳、张乐、丛峰
  新华社记者陈芳、张乐、丛峰
    又是一年清明时。与往年不同,今年国家首次将清明节纳为法定节假日,越来越多的清明文化传统民俗在今年获得重温。
    有人将今年清明节定义为感恩追思+休闲踏青:祭奠祖辈、结伴出游、体验民俗、重温汉风……第一个“小长假”的清明节为国人带来了“清明文明”的新元素。
  新理解
  祭祀、追思与踏青并重
    在民俗专家眼中,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不仅限于此,而是有“生死并置”两个层面,如“春嬉”等习俗,在清明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等张扬生命力的活动同样是题中应有之义。
    曾有人忧虑:清明节放假,肯定会鼓动一些人选择出游休闲,原有的祭祀文化会被冲淡,让清明节“变了味”。然而,有人在从容假期中尝试着改变自己,感受清明的“多元”。
    此次清明,那些曾被遗忘的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柳等清明传统民俗活动将重新在各地显现,内涵丰富的清明节再不是过去的“单纯祭祀”,而是在被人们重新理解和诠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传统文化只有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也才鲜活并源远流长。
  新变化
  旅游经济与习俗文化交融
    眼下正好是春回大地、姹紫嫣红的时节。新假日制度的施行为踏青这一传统风俗回归创造了条件。据悉,不少市民调整了出游计划,原计划在“五一”黄金周出行的游客中,有近两成客流调整到清明假期出游。业内人士认为,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的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一些旅行社打出了清明假日 “旅游牌”:到黄山看日出……
    还有的地方打出了清明习俗 “文化牌”,如浙江德清、桐乡等地结合蚕花娘娘的民间传说,办起了“蚕花庙会”等。
    浙江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国莲说,清明节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已远远超越了假日经济本身,好好挖掘,“清明经济”大有文章可作。
  新方式
  一样的清明,多样的文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诵读经典是沟通人民群众心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直接途径,而一台“清明篇”晚会——《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将向观众诠释清明丰富的人文内涵。
    祭扫先人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样的清明,多样的文明”。如今,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烛光祭祀、植树祭祀、居家祭奠等文明祭祀方式逐渐普及。石家庄、银川等一些城市先后推出 “倡导文明祭奠,告别烧纸陋习”签名活动,举行“万束鲜花馈赠文明祭扫者”活动。
  新呼唤
  绿色环保取代传统方式
    “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是今年清明节的主题。长久以来,国人在祭扫先人时,都会燃放鞭炮、焚烧纸钱,这些行为让环保、消防和清洁等部门紧张不已:一是污染空气,二是易酿成火灾,三是浪费钱财。
    我们需要怎样的清明文化?复旦大学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者表示,作为现代人,应更多倡导采用文明环保的方式进行“绿色扫墓”。
    如今,土葬逐步被节地生态、文明环保的树葬、花葬、海葬等取代。明烛、鲜花、檀香、祭酒、哀乐等,更为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正逐渐得到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认可。浙江台州市纪委、森林消防指挥部等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大力倡导植树、献花等文明上坟祭祖方式,并不得参与明火上坟祭祖。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这个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或许成为每个炎黄子孙思考的问题。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清明节,新变化新呼唤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