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你身边的理财专家
金融·理财
你身边的理财专家
  协办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随州支行 中国农业银行随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随州分行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随州分公司
  金融专版欢迎相关单位冠名协办,欢迎关心金融、理财的有识之士及广大热心读者踊跃投稿。 栏目主持人:刘建华 制版:向红 电话:3312088
  基金要不要
  赎回?
  □臧晓蕾
    目前,基金要不要赎回?近期市场的表现使得很多投资者很苦恼:想割肉心有不甘,不割肉怕被深套。
    是的,早期的错误观念是把基金当作股票,短进短出;而后基金投资是长期投资的观念已被投资者们认可。但这个观念也有矫枉过正的可能:基金投资是长期投资,但长期投资绝不等同于一成不变。
    目前在高估值、超级蓝筹回归、政策面趋紧、周边市场动荡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证指数大幅下挫,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短期看,依靠市场本身的调节力量难以有效扭转颓势,技术反弹高度或有限。基金究竟如何操作,是否应该赎回,下面分不同情况就投资者近期如何操作做一简要分析。
    一、是否卖出基金因人而异,也需要根据投资者仓位大小采取不同策略。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而实际上选择了高风险的基金组合,或者投资者从2007年10月起至今没有采取任何减仓措施,那么在近期如果股市有反弹,建议可批量降低仓位或调整基金组合,将风险降至可承受范围内。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已经亏损,基金仓位较低的情况下,不建议赎回,可借助近期技术性反弹完成基金调仓,将中、长期看好的基金以较低的价格纳入麾下。而对于那些等待抄底的投资者,鉴于市场仍然存在比较浓厚的不确定性,建议在市场信号逐步明朗的过程中,考虑逐步适当建仓。
    二、卖出基金时注意调整股票型基金和债券类基金之间的配置比例,适当修正自己的投资组合。从2008年来看,大的震荡和波段将成为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在趋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降低偏股基金的配置比例,而把债券类基金纳入基金组合。在市场下跌时可选择抗跌性较好的封闭式基金,来适度规避风险。
    投资者也可通过基金转换的形式来调整结构。例如:将股票型基金转换到同一公司的债券型、保本型基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证券市场深幅调整而使投资者遭受短期损失。
    三、如果选择卖出基金,到底卖什么?是不是该赎回亏损额最大的基金呢?首先需判断同期实际亏损有多大,不能单纯以是否还有收益为判断原则。当然,有些投资者还会采取一种策略,卖出赚钱的基金,留下亏损的。基金赎回的策略一定是抛弱留强!应当立即从组合中剔除的基金应当是:业绩排名上明显落后,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长期处于后1/2的;基金组合中风格高度重合的;基金经理变动,导致基金风格变化较大的基金。
  阅读提示
    买保险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但对保险的了解还很有限。保险销售人员正是抓住“保民”不太了解保险的心理,在推销的过程中进行误导或欺诈,不认真履行说明义务,有意夸大保险产品功能,有时还擅自印制宣传材料进行不实宣传,默认投保人隐瞒不符合投保条件的事实,甚至有销售人员替投保人在保单上签名,给理赔造成困难,损害“保民”的权益。专家提醒,购买保险产品时应理性认识预期收益,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应确认销售人员的代理资格,充分利用投保犹豫期,重视保险公司回访。
  买保险多长个心眼
  保
  险
    我的保险我做主(一)
    很多人对保险知识知之甚少,往往只听推销人员的一面之词,推销人员为了多卖保险,根据保险公司某一时段的收益率有意夸大其词,把保险说得“包医百病”,对“保民”的疑问“王顾左右而言他”,对合同中不利于“保民”的条款,如除外责任、中途退保等,说得轻描淡写或干脆不说,把风险说得很轻,对“保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明说。合同中总会隐藏着引起歧义的词语或需保险公司专门解释的医疗术语,一旦发生纠纷,受伤的总是“保民”。如何应对?
    王先生(保龄7年):有些人买保险都是在熟人的“劝说”下买的,也就是说,有朋友在做保险,为了完成任务,找到自己,推脱不开了,碰巧手里又有闲钱,就买一点。既没看宣传资料,也没询问投保范围。要是再有朋友推销保险,抹不开面子,就又买点。至于什么时候该买,买多少,全听朋友的。我可不这样傻,自己买保险干吗要听别人的,我的保险我做主。买什么不买什么,听我自己的,根据情况而定。推销人员的话仅供参考,有了保险“回报率”等方面的承诺,我一定索要签字,并在合同里注明,如果方便,我会保存录音,虽然麻烦些,但事后不会上当。
  新的投资机会正在逐渐酝酿
  □李先明
    宏观经济以及外围经济环境不明朗,严重影响了国内投资者对A股公司未来业绩预期和股价表现的判断。但迄今为止,以平安研究所行业研究员对所跟踪的约260家重点上市公司“草根研究”的结果推测,我们认为A股公司未来2年业绩的持续较快增长仍然是个大概率事件。良好的业绩表现,很大程度上将成为未来A股市场的“底气”所在,也有望构起相对的“安全边际”。
    从估值的角度分析,考虑到A股公司以及中国经济的成长性,我们判断目前A股市场估值已经处于相对合理区域,如果短期市场继续非理性下跌,对投资者而言,更多可能意味着机会。市场在近半年时间内历经逾40%的深幅调整后,新的投资机会正在逐渐酝酿。
    我们认为,限售股解禁后的密集抛售以及市场对大小非减持的忧虑,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未来市场供求和股指表现的重要因素。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经历持续调整之后,目前A股市场已经处于估值的阶段性合理区域,A股市场的基础也依然稳固,至少在2008年9月份限售股另一个减持高峰来临以前,我们认为市场中短期仍存在较大的活跃机会。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并且必须提醒投资者,未来伴随限售股持续解禁带来的减持压力依然有增无减,预期将对市场中长期表现构成较大压力。
    在理财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发邮件到E-mail:zhuankan-bu@tom.com留言,我们将请专家为您排忧解难。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金融·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C 版:财富咨询】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