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杨 树“ 行 长 ”
——两万株意杨种植大户余刚剪影
作者:白丁摄影报道

  本报记者 白 丁摄影报道
    在曾都区环潭镇殷张山一带,一提起“余行长”这称号,几乎无人不知,人们还会兴致勃勃地指着殷张山脚下300余亩郁郁葱葱的速生意杨为证:几年之后,这片林木的主人不是身家数百万之巨的“大行长”才怪!
    这里说的“余行长”,就是殷张山村的青年农民余刚。
    市农广函校毕业的余刚颇有些经济头脑,几年前就一直琢磨着如何利用家乡土肥水美的资源带头致富。一个偶尔的机会,他承包下了殷张山茶场。虽然拿下了400余亩面积的茶场,但余刚像捧着了个“烫手山芋”,因树种老化,加之微量元素的差异导致效益下降,每年收不了几个子儿,便打起了利用茶场的熟土,改种意杨的主意。
    2004年,他经多方论证后,一下将其中的100多亩老茶园改栽上了意杨。正当人们为他的“鲁莽”行为而捏着一把汗的时候,谁知风调雨顺的老天助了他,树苗疯长起来,拇指粗的小家伙翌年一下冲到了手臂般粗细。
    这下让余刚来劲了,接下4年逐年扩张,如今已成活2万余株,其中较大的树干粗于碗口。
    由于失去了机遇,余刚没有争取到国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但这并没有动摇他植树造林的决心:人家傅本发坐着轮椅在山石上能植树成林,我们这里土沃墒足,人勤天酬,只要自己不懈努力,不出10年一定会收益丰厚。
    5年多来,无论风雨寒暑,他整枝、施肥、治农不辍,将家里积蓄和茶园、食用菌收入累计近20万元押入这生机勃勃的“绿色银行”之中。
    眼看辛勤汗水滋润的树干日益粗壮,耳闻浓荫蔽日的树叶哗哗作响,余刚心里都会涌动起一种快感,情不自禁地憧憬起林木成才的美好明天。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杨 树“ 行 长 ”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