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十大文明之星”候选人情况简介

  01号 傅本发,男,50岁,中共党员,曾都区高城镇七里塔村农民。
    1979年,傅本发作为村里的青年突击队员参加杨当水库堤坝加固工程,被工地放炮时塌下来的桥板砸伤,导致下肢失去知觉高位截瘫。面对困境,他没有怨天尤人,反而为了造福后代,坐在草垫子上开始了他28年的植树生涯。他义务植树2万余株,培育各种苗木12万余株,把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1997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首届十大杰出公民”、“全省十大杰出残疾人”、“全国自强模范”,荣获第五届“地球奖”,以他的椿树神林场为载体的“随州市残疾人自强创业基地”为全省首批十个残疾人创业基地之一,促进了残疾人就业。
    02号 左光满,男,50岁,中共党员,广水市供电公司应山供电营业所职工、光满服务队队长。
    他是一位负责着六台公用配变和1800余户供电客户日常管理工作的基层供电所普通营抄工。2002年大年三十,为保证客户安全及时地收看春节晚会,他守在配变台架上度过除夕。在他的倡导下,应山供电所开展了“光满服务进社区”活动,2004年,公司党委以他的名字成立了“光满服务队”。《国家电网报》、《湖北电力报》等相关媒体均对光满服务队典型经验作了深入报道。他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湖北省电力公司双文明建设标兵和优质服务标兵、“十大文明诚信广水人”。
    03 石天章,男,58岁,曾都区万和镇邱家大湾村村民。
    他一家四代74年如一日,把一个残疾孤儿抚养到老,直至去世。孤儿叫石天明,虽与石天章同姓,但非亲非故。石天明8岁失去父母,身体残疾,靠乞讨为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石天章的奶奶从雪地上抱回了石天明。面对窘迫的家境和沉重的负担,石天章的奶奶不仅没有抛弃他,反而视如己出。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家人挖草根,吃树皮,也没有让石天明挨饿。奶奶去世后,石天明则主要由石天章的妈妈照顾,后来又由石天章和他的二哥抚养。改革开放后,二哥的儿子石小平在外打工成就了一番事业,就把二哥一家人包括石天明一起接到了外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直到2002年石天明去世。
    04号 方克魁,男,40岁,随州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总工程师。
    他是随州市第一个民间爱心团体——随州义工组织的发起人。自2007年2月成立该组织以来,已有310多名义工遍布随州各地,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代表。他们利用节假日帮助孤寡老人整理家务,每个月到特殊教育学校照顾残疾孩子。在他的倡导下,随州义工已经组织爱心活动20多次,为残疾或困难学生捐款达3万多元。他还用自己的手机开通了“电梯110”免费服务,两年多时间里,义务出警60多次,解救受困群众100多人次。湖北日报、新浪网等媒体都先后作了报道。他先后荣获“随州市职工劳动模范”、“随州市青年岗位能手”、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05号 刘双涛,男,45岁,曾都区厉山镇厉山中心学校教师。
    他把贫苦无援的学生当亲人,资助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他用爱心挽救绝望初中生,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拯救了一个家庭;他为孤儿姐弟捡破烂凑生活费,为经济困窘的学生家长办后事;他为学生债台高筑,利用寒暑假跑生意为学生挣学费。24年来,刘双涛坚持扶贫助学,累计捐资达19万元,使30多名绝境学生重获新生。而刘双涛的家庭却并不宽裕,兄妹六人均在务农,上有80多岁的双亲,下有读高中的女儿,爱人下岗在家。20多年来,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从来没有因为经济困窘而让受资助的学生耽误学业。
    06号 施代娇,女,46岁,曾都区公路段七里塔管理站站长。
    自2002年担任七里塔女子公路管理站站长以来,面对清一色的女职工、简陋的设备、繁重的工作任务,施代娇带领全站6名女职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全站历年平均出勤率达到129%以上,出工率达到了122%以上,职工上路率达到100%,年均好路率达到88%以上,在随州市公路系统中名列第一,改变了小应线出口路脏、乱、差的局面。为确保公路整洁、畅通,她平均每天徒步巡查20多公里,一年要走5280公里,5年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大半圈。26年来,她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那条12.3公里的水泥公路上。她先后被授予“全省交通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
    07号 王焕义,男,49岁,中共党员,湖北航天双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诚实守信的经营,将一个汽车改装小厂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家、湖北省首家纳入国家经贸委全国汽车生产目录管理的民营企业——湖北双龙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3年以来,公司先后投资260多万元改建双龙广场;捐赠价值十几万元的绿化喷洒车1辆;捐资50多万元资助随州一中首届宏志班50名特困优秀学生直至大学毕业;扶助多名残疾人和3名艾滋病遗孤,年扶助3万多元。他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慈善之星”、“民营企业家”称号,随州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贡献突出的工业企业经营者”、“十佳文明诚信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08号 秦刚金,男,45岁,中共党员,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一大队三中队队长。
    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街道执勤工作中,纠章十万余次,为人民群众做好事近百件,不论严寒酷暑,他始终坚守岗位,每天早上班、晚下班。仅2007年一年,他加班加点达800小时,相当于加班100余个工作日。他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对亲戚朋友从不包庇,用法律和道理让大家心服口服,真正收到了“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他是最早在随州开展“护学岗”的人,也是坚持时间最长、效果最好的人。由于常年在马路上执勤,他的双肾结石。但他忍受着病痛的煎熬,从未耽误一天执勤。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湖北省优秀交通干警、市基层党员标兵、精神文明标兵、市人民满意活动先进政法干警、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09号 沈宝栋,男,38岁,中共党员,广水市邮政局邮递员。
    他身患严重肾结石,却经常带病带伤加班加点工作。他推陈出新,甘做客户的“贴心人”。能将80%以上用户的姓名、年龄、单位、职务、家庭住址、经济状况、性格、爱好等一口说出来,并率先在投递分局实行投递员“名片制”。参加邮电工作20年来,他行程30万公里,相当绕地球8圈,准确投递各类报刊邮件1800万余件。查找并投递疑难信件3000余件,使数10位离散的游子找到了亲人。为用户代寄挂号、平信、发电报、寄包裹、交电话费3万余人次,从未出过差错,实现了二十年“零”投诉记录。他先后荣获全国邮政百优服务先进个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邮政部门十佳投递员、湖北省邮政系统特等劳模、“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
    10号 张成海,男,46岁,中共党员,广水市吴店镇民政干事。
    他在吴店深山里工作了整整二十四年。他为民解困,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主动料理身患疾病的孤寡老人,免费帮贫困村民修缮房屋,经常走访困难家庭,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他心系孤老,做五保老人的暖心人。多方奔走,终于落实了吴店福利院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他抛开乡镇配套改革可能给个人带来下岗的严重后果,坚持几个月吃住在工地上,成功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人的福利院。他爱心无限,做贫困学子的知心人。带头组织干部群众为辍学学生捐款5000元,圆了该学生的大学梦。他先后被省经管总局评为先进工作者、被省残联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工作者、被省统计局评为先进个人,2005年在全市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被评为“时代先锋”。
    11号 田进,男,30岁,随州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助理工程师。
    他扎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他检验的汽车从未出现任何质量事故。他把单位当做家一样热爱,长年义务打扫卫生,勤勤恳恳,毫无怨言。他助人为乐,多年来无私照顾孤寡老人及贫困学子,还尽义务包干了健民药厂的住宿区的路灯维修,帮助离退休职工修理煤气灶具,帮他们送检钢瓶、灌液化气。几年来他为灾区捐款近4万元。长期义务献血,并打算捐献骨髓。他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湖北省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12号 杜修成,男,39岁,经济开发区淅河镇个体经营者。
    2007年,他以自己的积蓄投资300多万元在淅河镇上创办了我省首家民营消防队,开始了他无偿为乡亲们扑救火灾的义务消防事业。消防队目前建有1栋大楼,占地8.18亩,配备有2辆消防车和1辆消防摩托车,10名消防队员,他们大多是退伍兵,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后上岗。出警由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灭火不收任何费用。先后无偿参加各类火灾扑救、社会救助、抢险救灾行动10起,挽回经济损失数10万元。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社会各界,当地政府已计划将部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新浪网等媒体都对他的事迹进行过宣传报道。
    13号 赵明,男,40岁,广水市电信分公司员工。
    他爱岗敬业,是员工中的标杆。由他和同志们一起提出“保养在前,维修在后,把问题解决在故障之前”的有价值工作的构想,仅此一项就每年为市局节约六七十万元。几年来,他参与建设的机房、模块局、接入网、村村通基站多达55处,安全行车达30余万公里。尤其是在2004年全国性电力紧张的危机中保障了通信。他无私助人、淡泊名利。1987年,当他从媒体上得知湖北大学一学生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时,主动跟学校联系,每月从自己150元左右的微薄工资中挤出二十元,助其完成学业。2005年,江西省瑞昌市遭受5.7级地震,急需帐篷等物资。他主动和瑞昌电信联系,拿出自家的几顶大帐篷和小型发电机,不顾自身安危,日夜兼程送往瑞昌。
    14号 朱金枝,女,44岁,随州市九星出租车公司SX一1033号出租车司机。
    她是出租车行业公认的无投诉、微笑服务的文明之星。工作中,她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她用真诚和微笑教育感化过试图行凶谋财害命的歹徒。生活中,她是敬老爱子的好媳妇、好母亲。丈夫常年瘫痪在床,她自强自立,独立抚养儿子上大学。2004年、2007年被评为 “随州市十佳文明出租车”;2005年、2006年连续被评为“湖北省文明示范出租车”。
    15号 李明喜,男,57岁,曾都区厉山镇沙店村乡村医生。
    他初中毕业回乡后,便开始了长达38年的乡村医生生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员看病、打针拿药,一律只收5分钱挂号费,可有些社员和老人连5分钱也拿不出,他不知道多少次用自己的补助为他们垫付。成家后,虽然自己家穷得连住房的门都没有,但是他常年坚持为本村女精神病人一家免费扎针治疗,并送衣送物。实行承包医疗后,他对当地的孤寡五保老人仍然一直坚持免费治疗。1994年冬普防流脑工作中,正逢他的老父亲过世,他强忍悲痛,含着泪水坚持把疫苗全部落实到位后,才回家参加父亲的追悼会。非典时期,他不顾个人及家人安危,没日没夜地走湾串户,为外出回乡人员体检。2005年他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16号 钱海涛,男,44岁,中共党员,现任湖北新洪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6年他临危受命,不畏艰难,大胆改革,严格管理,将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国有小磷肥厂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发展成为“全国磷肥行业百强”和省政府“企业景气监测点”。他身患严重疾病,还乐施好善,热衷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先后免费为全市100多个贫困家庭送肥到户;在市一中、二中各选择20名优秀学子进行资助。多次参加本市组织的慰问帮扶活动。他先后荣获随州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市级劳动模范、十佳厂长(经理)、省石化系统优秀企业管理者、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随州市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等光荣称号。
    17号 胡道英,女,46岁,曾都区吴山镇肖家湾居委会村民。
    一场意外车祸,使胡道英的丈夫全身三分之二瘫痪。在治疗无望后,她勇敢地挑起了全家的重担,三个年幼的孩子、几亩农田和一个永远站不起来的丈夫。十七年来,丈夫大小便失禁,她不怕脏、不怕累,精心伺候。在丈夫自寻短见时,她用一根线把自己和丈夫的命运紧紧地绑在了一起,用一个妻子的善良、真诚打动着他。在孩子面前,她更是一位优秀的母亲,现在三个孩子已陆续考上大学。由于长期的超负荷运转,胡道英早已疾病缠身,但她仍然全心全意地照顾着这个大家庭。她的事迹曾被随州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2002年曾都区授予她“巾帼模范”光荣称号。
    18号 金得青,女,41岁,曾都区安居镇徐家咀村一组村民。
    从嫁给丈夫徐开保那天起,开始养育三个没有父母的侄儿、侄女和二位多病的公、婆及一位眼有残疾的叔父。嫁到徐家时,最小的侄子才1岁,至今日,已给几个孩子盖起了楼房,有两个孩子已经成家。前几年叔父病重时,她把叔父接到自己家里,为他洗衣端水倒尿,因为离医院远,还自己学着每天给叔父买药挂吊针。如今,公公和叔父已去世,她仍坚持每天服侍躺在床上的婆婆、照顾刚出世的侄孙女。村民们谈起金得青,没有一个不夸赞的。
    19号 詹深冰,男,45岁,曾都区东城办事处舜井社区王家湾小区居民。
    他15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打扫本小区公厕内外及周边巷道环境卫生,义务清理下水道、修补巷道路面。他热心公益事业,对小区内的水、电、有线电视故障等,总是积极主动地上报社区居委会并协助排除。同时关心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积极向社区居委会建言献策,努力改善广大居民的生活环境,曾先后两次为城市建设向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对小区内乱丢、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总是耐心说服,直至改正为止。他自立自强,敬老爱幼,夫妻二人从原所在单位破产下岗后,以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全家无一人享受低保,并把女儿培养为首都医科大学学生,良好的家风教育影响了亲戚及周边的群众。
    20号 刘明珍,女,39岁,市环卫处东区环卫所解放路中段清扫保洁员。
    解放路中段是我市的商业中心,她所负责的日清扫面积近7000m2,每天收集垃圾近3吨。每天早上,为了赶在市民上班高峰之前将道路清扫完毕,她总是提前半个小时上岗,每天晚上,她都推迟半个小时下班,将所管辖路段垃圾收运完毕。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去年夏天她几次中暑,领导安排她休息,但她担心路段清扫保洁人员不够,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近几年来,由于环卫人员紧缺,有的路段经常出现缺岗现象,她不计个人得失,除完成自己分内工作外,经常加班加点,哪里需要哪里去,从不叫苦叫累。她16年如一日,用一把扫帚默默抒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为城市的洁净、卫生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21号 夏治华,男,50岁,中共党员,曾都区均川镇卫生院“温馨家园”主任。
    2001年,随州市首例艾滋病患者在均川镇发现,他临危受命,成为一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 “志愿者”和 “前哨兵”。近7年来,他把 “温馨家园”当成自己的家,视病人如亲人,热情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咨询检测、治疗服务,足迹踏遍全镇30个村,行程达6万多公里。无论白天黑夜,面对每一位病人咨询,他总是热情接待,认真解答,与病友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工作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农村艾滋病防治中的建立互助组和同伴教育模式,被卫生部称为 “中国模式”,并在全国推广。他先后被授予曾都区、随州市劳动模范,“随州市十佳医务工作者”,“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2号 黄俊,女,40岁,广水市俊华养猪合作社理事长。
    她1992年下岗后,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于1999年在郝店镇严家湾村建立良种猪繁育基地,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纯利润达100多万元。2005年,她联系另外两名女养殖专业户成立了广水市妇女养猪协会,吸纳会员102人,会员饲养生猪2.6万多头,辐射带动广水市6000多个生猪养殖户走上富裕之路。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005年至今已资助数万元让该镇一名贫困大学生安心上学,为该市单亲、残疾贫困母亲提供帮扶资金2万多元,并免费提供仔猪13头和价值5000多元的猪饲料等。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湖北省再就业明星”和“三八红旗手标兵”、随州市劳模,并当选为广水市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随州市第二届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十大文明之星”候选人情况简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