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思想解放中跨越
——深圳印象
作者:刘永国
本报记者刘永国 一 深圳,一个响亮的名字。 深圳,一座振奋人心的城市。 4月初夏,当长江流域早晚还需穿茄克的时节,这里已是五彩缤纷的短袖世界。东方风来满眼春,深圳的季节总走在前面。 走进宝安,走进南山,走进龙岗,走近深圳湾。人们惊奇地发现,深圳在变大变雅,30年的“老城”之外,光明新城、龙华新城、大运新城、坪山新城已拉开布局。30年的深圳风姿绰约、典雅大气;扩展的新城青春亮丽,风华正茂。 中华文明史激昂澎湃,奔腾向前。有人说,寻找中华文明史的轨迹,5000年看西安、3000年看北京、100年看上海、30年看深圳。30年的深圳正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二 伟人画了一个圈,从此春天的故事到处传唱,从此中国大陆最靠近香港的那片热土遍地是金。 2007年,深圳的财富状况如斯: 全市生产总值6765亿元;人均GDP在中国内地大城市中率先突破10000美元,达到10628美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增157亿元,达到658亿元,增长31.4%;上划中央财政2112亿元,为国家财政作出重大贡献。 但深圳人不满足。不满不足,则奋斗不止,思考不止。 党的十七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放言“新一轮思想大解放”。 当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要求,深圳要立即开始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讨论。次日,《深圳特区报》刊发了思想大解放系列言论的首篇 《迅速掀起大学习大讨论热潮》。 潮起珠江,浪涌深圳湾,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迎着2008年的第一缕春光,展开了联系深圳发展新情况、新目标的思想解放大讨论。 中央关注着深圳,全国关注着深圳,深圳人自己也关注着深圳继续前进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 三 深圳得风气之先,是因为深圳一直在思考,在转变,在创新。 现任市委书记刘玉浦有一个分析:深圳的工贸产值,加工型的占70%。换一句话说,他认为深圳的研发能力还不够,自主创新的业绩还跟不上加工业绩。 从“加工深圳”到“研发深圳”,新任市委书记给深圳、也给自己提出了艰巨的跨越性任务。 深圳人说,从“加工深圳”到“研发深圳”的思考与跨越,上一届市委已开始探索。他们举了前任市委书记李鸿忠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许多例子。他们说,深圳的思想解放就没有停止过。深圳的诞生,靠思想解放;深圳的发展,靠思想解放;深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同样靠思想解放。 眼下,深圳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如火如荼,从思想到观念、从发展方式到发展举措,人们奔着一个目标:树立世界眼光,“叫板”世界先进城市,提高研发的比重,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转型。文化立市,经济强市。 研发型、创新型的事业、企业一天天多起来,加工制造型的企业一批批转向中部、西部,甚至走向被淘汰,这将是当下深圳、未来深圳的新业态…… “对接大武汉、承接大转移”,我市的愿望与追求,在深圳这个窗口找到了“契合点”。 随州老乡、深圳广电集团总裁王茂亮说,深圳正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浪潮中,实现一个目标,两个面向: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国家确定的循环经济示范市和研发型城市示范市。 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一次次走在思想解放前列、走在发展的前列;这一次,深圳又走在了前面。 深圳的新跨越,对于中部是启示,也是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