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动”起来
——随州职院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张顺
市场经济在不断调整、改革、升级,高职教育该如何面对?新学期伊始,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引发了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热情,该院“新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年”由此拉开序幕。 变学科体系为行动体系 2008年11月上旬,随州职院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童加斌至今仍记得专家组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评价:“围绕市场设置专业,根据岗位设置课程,努力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定课程内容,改革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专家对学院的评价表明,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学院已完成由中职办学模式向高职办学模式的转变,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对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还不能完全满足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必须进行深层次改革,那就是彻底摆脱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立一整套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即有别于学科体系的行动体系课程模式和行动体系教学模式。 童加斌多方查阅资料,结合学院实际,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在正月十三端出了一盘《行动体系课程结构开发与设计的思考》的“套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一系列课改理论术语的阐述,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完整的行动过程分析,正式提出今年为“新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年”。 青年教师给院长作报告 在培训班上,上讲台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朱胜利和曾建平,结合各自的专业,为学院领导和全体教师作了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报告。院长陈杰峰在听完后表示,没想到年轻教师如此敬业,对新课程改革研究如此透彻。 实际上,自去年春季开学以来,一大批青年教师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等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工作情景模拟式学习,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去年秋季就业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06级的学生85%以上都由学院推荐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这些学生工作能力强,适应环境快。而这些,都得益于新课程体系改革。 尝到了新课程体系改革的甜头,学院明确要求,为确保培养教育人才与用人单位充分接轨,现有29个招生专业,要全部按照行动体系进行课程改革,制订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否则,09年不上报招生计划。 改革攻坚协同作战 在职院各系的2009年目标责任状上,记者看到,上面都清清楚楚地写着对申报省级、院级精品课程、教改试点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示范实训基地、教育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要求。 在2月10日召开的该院教职工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新课程体系改革受到代表们的一致赞同,认为要让新课程“动”起来,要让行动体系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成为引领教学的标杆。 该院教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与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团队名师、教科研建设等融于一体,构成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范畴。教学改革会牵动学校其他改革,对学校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改革,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报记者 张 顺 通讯员 肖新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