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创一流
——段红国养殖种植基地循环利用见闻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记者唐天才 通讯员张斌 一排排现代化的猪舍整齐排列,一口口净化池已成雏形,一座大型沼气罐高耸如柱,数十名工人有的在安装调试,有的在开挖大型粪污发酵处理池……深秋时节,走进曾都区北郊烽火山村随州市双兴生态养殖基地有限公司内,一派忙碌景象。 “这个工程下月可竣工,建好后可做到一滴粪污不外流,彻底改善周边环境。”总经理段红国胸有成竹地说。 记者走进猪舍看到,原有的一排排猪舍地板上安有鱼网式暗格,猪粪猪尿等排泄物通过暗格排下,再通过管道进入收集池,提供给当地用作种植、养殖肥料,并没有造成环境污染,可就是循环利用功能差一些。 “我在这里养猪,绝不能因环境污染问题让当地群众恼火,保护环境是大事。今年,我又投资380余万元,上一套更先进的粪污处理设施。”段红国说。 在施工现场,一口口池子与大型沼气罐相连通。段红国介绍:“猪舍的粪污从管道进入收集池,再由收集池进行干湿分离,干的收集起来运到我的油茶基地当作肥料,湿的(污水)进入污水池再进入发酵罐发酵,产生沼气,液体进入沼液池,再进入浓度调配池,然后用节能灌溉的方式输送到油茶基地。用不完的,再进行稀释处理达标排放,整个流程密封,做到一滴粪污不外流,还没有气味。” “虽然上设施要花钱,但我觉得很值。最大的好处是保护了环境,产生的沼气除了我自己猪场用外,还免费提供给周边居民生活用;猪粪猪尿等排泄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为我山上的油茶提供了好肥料,可减少化肥用量200吨。”段红国高兴地说。 跟随着段红国,记者沿猪场环绕一周,青山环抱,满眼苍翠,整个猪场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猪场分种猪区和育肥区,有标准化猪舍18栋,面积2万平方米。记者希望进入种猪区一探究竟,因为有严格的防疫未能如愿。 从山上俯视,一排排红机瓦盖的猪舍在晴空下格外引人注目。 “种猪住在里面条件可好了,有四季恒温空调,房顶都吊顶密封,窗户安的都是中空玻璃,每个窗户上安有水帘,地板安有地暖,这都是为了保障猪舍的温度。我聘请了2名华中农大的本科生来管理。”段红国介绍。隔着窗户往里瞅,一头头种猪摇头摆尾,在里面生活得很舒坦。 “我这样做一是保护了环境,二是提升了猪肉的品质,我的猪都非常畅销。”段红国说。 走进育肥区的一栋猪舍,一头头肉猪膘肥体壮,活跃撒欢。“这里面有800多头,每头都有160斤以上,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出栏了。”段红国说,育肥区有6栋猪舍,里面有80至260斤的商品猪3000多头。 为提升猪肉的品质,段红国还挖了一口350米的深井,做了一座水塔,取地下没污染的水作为生猪饮用水;开垦30多亩荒地种植红薯、蔬菜,喂养母猪;修建了多口堰塘,利用沼液养鱼。 该公司是集养猪、种植油茶为一体的大型种养基地,占地2000亩,其中猪场占地200亩,油茶基地1800亩,年出栏商品猪2万头。猪场2010年建成,目前已投资2500万元,光治污设施就投资500多万元,滴水灌溉管网投资50多万元。 随行的曾都区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说,段红国舍得投资建治污设施,他的生态养猪场目前在全市养猪行业算是一流水平,是全区乃至全市养猪行业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