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在法治轨道上健步前行
——曾都区北郊办事处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王松通讯员 夏琪 郭臻
  图1-孔家坡社区法治走廊
  图2-黄垅社区法治广场
  图3-楚风社区法治长廊
  
    近年来,曾都区北郊办事处始终秉持优化法治环境没有终点的理念,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了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法治的阳光渗透到办事处的方方面面,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方式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A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法治意识
    居民法治意识的高低是衡量法治社会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曾都区北郊办事处着重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性和导向性,通过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居民法治意识。
    严格落实干部学法制度。坚持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工委班子成员每月举行一次学法活动,把法治建设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学习的重要内容。每周五下午定为机关学习日,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并组织开展了全办事处机关干部学法考试,全办事处党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灵活利用活动载体强化宣传。北郊办事处在 “三八”妇女节、 “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五一”劳动节、“6·26”国际禁毒日、 “12·1”世界预防艾滋病日、 “12·4”法制宣传日等6次大的活动日,都相对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全体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相关的法治学习活动,形成了普法的规模效应。
    开展集中法治教育活动。全年共集中开展各类大型宣传教育10余次,每次活动都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及部门干部约200余人参加,其中重点包括开展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医疗保险、涉农补贴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开展信访、投诉、调解、诉讼、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宣传,开展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开展依法治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以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通过一系列的集中宣传教育,在老百姓当中取得较好反响,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导向,极大地补足了老百姓不知法、不懂法的短板。
  
              B 打造普法品牌营造法治氛围
    北郊办事处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和载体,打造普法特色品牌,不断创新法治文化建设思路,实现由“大路宣传”向“品牌效应”的转变,逐步形成了立体化、多维度、全覆盖的大普法格局。
    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以《宪法》为基础,大力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高标准创办五眼桥小学法制建设试点,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发放法制宣传手册500余份,开展现场法律咨询,参与人员近千人。
    重点打造法治创建品牌。结合北郊实际,着力打造“一地一品”七大普法品牌,主要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道路法治文化建设、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广场法治文化建设、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其中,北郊中心学校的“一网一栏一报一架”法治文化建设,正在申报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同时,办事处积极争取市、区支持,共计投入40余万元,将办事处机关、北郊五眼桥小学、孔家坡社区、烟墩包村4个点打造成为法治文化创建市级试点单位,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法治机关、法治村(社区)法治学习建设,下一步将抓好示范带动,以点带面,逐步推向全办事处。法治品牌的创建实现了普法工作的全面覆盖和广泛渗透,构建了多形式、多元化的法治建设体系。
  
             C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实现依法办事,核心在于维护群众权益。北郊办事处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依法行政,把维护人的权利放在最高位置,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深化平安创建工作。以“三个加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即加大机关管理制度执行、加大对村(社区)的指导力度、加大对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以“两个抓实”加强法律法规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的应用,即抓实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平安创建活动的第一道防线、抓实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强化服务 “三农”力度。全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3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0%,近年来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北郊办事处大力开展“法治惠民行动”,扩大法律援助的受援对象,共完成法律援助案件134件,有效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该处组建了由16名律师及法律工作者组成的法律顾问团,进驻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实现了村、社区、办事处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营造了更加深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大大提升全办事处民主法治建设水平。一年来,法律顾问团成员在村(社区)设立法律顾问工作室,为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并帮助修订完善了各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25次。
    强化社区矫正帮教。该处精准确定矫正对象,密切关注矫正人员动态,开展定期走访,严控外出请假,重点人员重点掌控。坚持每半月与矫正对象通话一次,组织社区矫正人员20人到北郊福利院,学习社区矫正相关知识,并为孤老人员清理房间、整理菜园,提振了矫正人员的生活信心和阳光心态。
  
             D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法治保障
    实现依法办事,重点在于规范权力运行。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打造“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用权”的环境。北郊办事处不断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机制,使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法治工作责任机制。为使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该处梳理归纳出一整套较完备的工作责任机制,主要包括: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守则、会议制度、考勤制度、公文处理制度、信息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三资”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大事项党员通报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爱国卫生制度、科普工作制度、统计工作制度等16项制度体系。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明晰工作责任,规范提高全办事处党员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建立法治建设保障体制。为保障法治建设的顺利推进,北郊办事处不断加大法治建设经费投入,按照每村、社区不少于3万余元的补贴,并确保工作经费专款专用。截至目前,北郊办事处基本实现法治建设全覆盖。在工作队伍建设上,除办事处法治工作专班以外,抽调了15名网格员作为法治建设联络员和宣传员,有效保证了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
    建立法治建设考核机制。办事处重新修订了 《村社区工作考核办法》,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考核范畴,并制定了 《北郊办事处法治工作考评细则》,与村、社区干部的奖励性工资挂钩,做到了责任明确、奖惩分明,既调动干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提高了村、社区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站在新起点,期待新突破。北郊办事处在法治的引领下,将不断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探索和尝试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措施,不断提升办事处的法治工作水平,为建设“法治北郊、法治曾都、法治随州”而不懈努力!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法治轨道上健步前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