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美养殖环境
曾都59家规模养殖场实现“零排放”
作者:唐天才、
本报讯 记者唐天才、通讯员张斌报道:11月25日,走进曾都区何店镇乔麦河村顺达康养猪场,令人耳目一新。新建的收集池、沼气池和干粪收集场已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可做到一滴粪污不外流,也闻不到臭味,不影响周边环境。”老板郭远强介绍说。 近年来,曾都区畜禽养殖坚持保护环境为第一要务,在全区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努力打造“周边水土净美、养殖环境优美、畜产品质量安全味美”的绿色畜牧业。 该区周密部署,组成专班对全区规模养殖场摸底调查,根据各场实际,采取一场一策,提出整改方案。进村入户向养殖户宣传《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政策,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 为确保治理达标,该区对各养殖场分别采取项目引导、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等方式,分场进行指导。组织规模养殖场主赴仙桃和安陆考察学习别人的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开展整治,选择五丰农业、帮权肉牛家庭牧场等基础条件好的养殖场作示范,办培训班,带动规模养殖场完善设施设备建设。 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严格执行“三严”制度,确保场设施设备配套完善,符合兽医卫生防疫条件和污染物达标排放标准。经验收合格,方准予投入生产。对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进行处理,督促其整改落实到位。 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为杜绝病死畜禽乱扔乱抛现象,该区投资170万元,在6个镇办各建成1个收集中心、建成13个大中型养殖场和169个小型养殖场收集点,对病死畜禽及时收集并委托进行无害化处理。 截至目前,该区59家规模养殖场已完成治理,从根本上提升了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生态循环“零排放”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