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遍地皆是“金银山”
——广水市构筑绿色生态助力经济发展见闻
作者:吴财荣
  特约记者 吴财荣
    森林总面积达186.3万亩,森林覆盖率42.3%,经济林面积近20万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作为鄂北重点产材市和生态涵养区,近年来,广水市不断加快“绿满广水”行动步伐,让山更青了、天更蓝了,不但改善了宜居环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开始显现,让百姓在“绿色银行”里找到无尽的“宝藏”。
    山上种下“摇钱树”
    登上广水黑龙潭景区顶峰,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被一簇一簇的杉树林环抱,这就是广水市面积最大的速生丰产林基地——武胜关镇碾子湾村1.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记者看到村民的房前屋后、山上地头,到处都是枝繁叶茂碗口般大小的松杉树,它是村民们种下的“摇钱树”、“希望树”。
    “你看,这里原来全是枯草荒山,现在却郁郁葱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不仅生态好了,经济效益更是大大的,明年油茶就能达到盛产期了。”陈巷镇仓屋咀村党支部书记谭志刚站在村里油茶基地上,看着一片片油茶树,满是憧憬。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随着“绿满广水”的强力推进,这样木本油料的基地在广水遍地开花,过去的荒山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都是遍山的“绿色银行”。而通过深度拓展,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让广水的经济后劲儿十足,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隆冬时节,枝枯叶落。可走在广水的山里乡间,依然满眼绿色。广水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这些绿色植物多是“木本油料”,近年来,广水市新建木本油料基地20万亩,其中,油茶12万亩、林果5万亩、红桅子1万亩、其它植物2万亩。以规模最大的油茶为例,树木的成活期上百年,真正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走进基地,记者看到,栽种油茶树的山地多是沙土质地,地质条件并不好。随同的广水市林业局技术人员介绍,以前,村民自主造林主种白杨,成材后砍伐变现,经济效益和绿化作用并不明显。全市20余万亩荒山难绿化,被人们称为“脸面上的牛皮癣”。而木本油料可以适应荒山的土质,并且经过几年的“山地绿化革命”,已经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得郁郁葱葱。
    “油茶树还是‘子孙树’。”陈巷镇仓屋咀村党支部书记谭志刚说,油茶树不仅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更是不容小觑。据谭志刚介绍,仓屋咀村的油茶基地有5000亩左右,预计明年将进入盛产期,保守估计利润将达到900万元以上,真正把 “穷山恶水”变身“青山秀水”的同时,也变成了“金山银山”。
    林中“酒店”生意火
    昔日杂草丛生的1000多亩荒山坡,如今变成了年进账100多万元的花果山。杨寨镇丁湾村鑫云山庄“庄主”丁云林还办起了“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每天都有不少城里人大老远赶来这里观花尝果、品茗垂钓,很是惬意。山庄总经理丁培林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都市人到乡村旅游已成时尚,‘乡村游’不仅使游客领略到自然生态的馈赠,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不痱的旅游收入。今年以来,我这山庄接待游客5万余人,创收120多万元。”
    时下已进入隆冬,但位于武胜关镇桃源村十多家生态旅游酒店的生意虽然没有夏、秋季红火,但依然有不少游客光顾。“桃园山庄”李老板告诉记者,由于这里山高林茂、空气清爽,加上庄园又建在树林中,这里的游客络驿不绝,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几乎天天爆满。他们在这里品味乡土气息、呼吸林间空气、聆听松涛声音,个个都轻松愉快。
    走进大自然,远离城市喧嚣。近年来,由于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周末、节假日爬山游玩成了很多人不二的选择,这给森林面积超过180万亩的广水市带来了让人想象不到的财富。
    十里办事处马都司的庚金山庄和观音村的神怡生态园酒店将山、林融为一体;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十分壮美……短短几年时间,一个个依托森林以休闲避暑观景为主的“酒吧”“庄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让原本长满杂草、人迹罕至的大山焕发出活力。
    三潭风景区,因海拔高、森林植被丰富,如今已成为广水市最具规模的避暑养生旅游胜地,目前这里从事旅游接待的“农家乐”就有数十家,日接待游客上万人,是距离城区最近的“天然森林氧吧”。以徐家河湿地公园为依托的长岭避暑养生旅游区,每到夏天,随州、孝感城区的游客便蜂拥而至。
  林下养殖效益高
    在通往杨寨镇左榨村的公路边,有一个面积约300平方米却没有一只鸡的养鸡场,让记者感到十分不解。
    “这里只是我堆放饲料和孵小鸡的地方。”鸡场主人吴国锋用手指了指对面的山林说,他的鸡全养在山里。
    随后,记者跟随吴国锋在没有路的山林中走了大约五分钟,来到给鸡喂食的地方。“咕咕咕、咕咕咕……”吴国锋把玉米撒在大树下,嘴里不停唤着,一只只颜色鲜亮的土鸡从树上、丛林里或跑、或飞蜂拥而来,使原本宁静的森林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我搞林下养鸡好几年了,这样养出的鸡肉更好吃,市场价格更高。”吴国锋介绍,他们这里山多林多,以前空着一文不值,用来搞林下养殖后,才盘活了这片森林资源。
    吴国锋的鸡场每年可以出栏三批,每批都在三四千只左右,1年纯收入就有1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现在已有几十户村民也利用家里的林地搞起林下养殖。
    “我市很多地方地处山区,村民林地多,很适合发展林下养殖。”广水市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林下养殖土鸡、山羊的村民越来越多,林下养殖既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也让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遍地皆是“金银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绿满随州】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