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见证成就 服务惠及民生
——市财政局2016年工作回眸
作者:黄刚桥
本报记者 黄刚桥 通讯员 向东 财政收支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的“晴雨表”。2016年,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圣地车都”战略目标,秉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工作方针,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财政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强化收支管理 提高资金效益 今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税源紧缩、国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面实行“营改增”等一系列减收不利因素,财政部门认真履责、积极应对,全力支持企业渡难关,确保了全市经济较快发展。截至11月底,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3.31亿元,同比增长8.2%。 今年来,该局按照“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的要求,加强统筹调度,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了财政资金效益。截至11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5亿元,同比增长13.4%。1至11月民生支出金额达到103.5亿元,占整个财政支出80.5%,比201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同时,通过统筹整合资金,厉行节约压缩“三公经费”等手段,安排6000多万元用于政策性增支,安排8000多万用于养老保险改革,解决了保运转的问题。另外,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7.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教育、社会保障、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事业的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 服务经济发展 2016年,该局坚持把服务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敏锐把握财税政策导向,主动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财源经济,为保持收入持续增长提供新动能。 为助推“专汽之都”发展,该局先后争取专用汽车转型升级奖励资金740万元;为我市成功举办全国第二届中国(随州)应急产业发展大会提供了资金保障;配合市发改委落实光伏发展奖励资金150万元;安排1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安排175万元支持科技普及促进社会科技发展、安排210万元购置专用多路阀综合实验台和弹性体试验系统。同时,在全省率先设立续贷周转金,筹措8670万元,开展过桥贷款业务107次,为69家企业续贷资金11.6亿元;筹资1.5亿元支持建行开展“助保贷”、工行开展“政银集合贷”;累计为128家企业发放贷款16亿元;筹措1050万元财政风险保证金支持保险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开展保证保险贷款,目前已为2家企业发放贷款350万元;出资50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金支持湖北银行开展“成长贷”信贷业务。 为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该局先后安排720万元支持全市旅游业发展;安排8000万元促进商业服务业发展;落实促进外贸及引资专项奖励资金101万元;落实促进服务发展专项补助资金50万元;落实中央促进外经贸发展专项补助资金835.6万元;落实进口贴息资金216万元;兑现外贸出口奖励328.8万元、电子商务发展补助300万元。同时,安排8.3亿元支持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安排4.05亿元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安排5.68亿元发展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 这是一组普通的数字,但每一个数字的背后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都印证着我市财政人的执著,都诠释着我市财政人积极适应新常态,把握发展新机遇的理念。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让财政惠及百姓,是我市财政人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今年来,我市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1至11月民生支出金额达到103.5亿元,占整个财政支出80.5%,比201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修筑“致富路”、建设“安居房”,架起“连心桥”,撑起健康“保护伞”,编织社保“安全网”,让人民群众从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据介绍,为落实民生政策,该局按照中央、省出台的规范公务员津补贴、调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等10项刚性增支政策,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2.5亿元,保障了全市34余万户农民的利益。为加强住房保障,该局安排住房保障支出4.4亿元,同比增长25.69%。为助推全民创业,该局先后安排400万元对创业培训、人才激励、大学生创业、创业孵化器等重点扶持;拨付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569.6万元,撬动14790万元小额贷款发放,其中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8617万元、扶持个人创业贷款6173万元。 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该局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资金,共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资金8806万元,同时将全市财政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存量资金的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 强化服务管理 推进财政改革 责任,唤起了财政人的激情;使命,点燃了财政人的斗志。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该局通过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了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并对公用经费采取了分类分档定额的办法确定,将市直部门细化为4大类6小类11档。另外,建立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3年滚动预算,安排2814万元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同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作用,先后出台了《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随州市公务接待管理办法》、《随州市市级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等11项制度规定。 为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该局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建立了市政府统一领导、市财政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民政、工商、监察、审计部门提供保障的工作机制。同时,不断扩大购买项目,将公共教育、公共体育、公共文化产品、公共安全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逐步形成了多部门、多组织、多领域购买服务的格局。2016年,该局先后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本级预算安排、部门非税收入、政府基金收入纳入了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购买服务资金规模达到了5000多万元。另外,还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全市PPP推广运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截至11月底,全市PPP项目库共有项目116个,总投资441.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