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黄立勇 郭晓昱
“没有随县地税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我们村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日前,随县新街镇梓树湾村一位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回乡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有感触地说。
梓树湾村位于随县新街镇西北,辖10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湾,是随县地税局联系帮扶的9个贫困村之一,2014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仅3700元,为随县52个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随着随县地税局坚持扶贫产业培育与基础设施齐抓,环境卫生整治与群众综合素质提升并举,出好精准招,打好组合拳,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梓树湾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随县地方税务局简介
随县地方税务局自2009年8月26日组建成立以来,在随州市地税局及随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迈大步,三年争一流”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突出机构组建、税费征收、服务发展三大工作重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克难奋进,锐意创新,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全省综治先进单位”、“湖北省地税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地税系统税政工作先进单位”、“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A 因地制宜找“病根”立足实际开“处方”
2015年,随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进驻梓树湾村,第一件事就是做好扶贫信息精准化工作,全面掌握扶贫村现状。为了做好信息精准化工作,随县地税局从办公设备中挤出2台电脑,提供给梓树湾村村委会,为扶贫信息的采集、汇总提供便利。
“现有人口536户2057人;耕地面积5889亩,其中水田3089亩,旱地2800亩,山场1780亩,水面600亩;贫困人口286人。”工作队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逐渐摸清了该村基本情况。“关键要针对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根源上‘拔穷根’,为贫苦户谋出路。”随县地税局驻梓树湾村第一书记黄立勇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梓树湾村位置偏远,地形复杂,村民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2个小时以上,且居住环境恶劣、多坡地,无自然资源,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与梓树湾村的村委会一起商讨对策,决定先从基础建设入手
为了提高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随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和物资,前后共组织帮扶资金38万元,支援水泥50吨,为该村新修通村主公路1公里,通组公路1.2公里。
“我们这个村子农业基础薄弱,水利设施不完善,农田基本靠天收。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农户们都束手无策。”梓树湾村村支书邹相斌说。如何让农户们能够旱涝保收,成了驻村工作队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工作队向随县地税局党组提出了资助该村整修堰塘的建议。
2016年,在随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对10口当家堰进行了清淤整修加固,新修堰塘4口,新建泵站1座,有效解决百余户贫困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灌溉耕地面积600余亩。“如今,有了这些完备的水利设施,旱涝时节农户们的收成也都有了保障,一年到头总算有个盼头了。”邹相斌说。B 结对帮扶一对一精准扶贫实打实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光靠驻村干部那几个人去摸、去调查,力量小、效率低。”随县地税局局长李金成说。为此,随县地税局动员机关干部20余名,对该村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结对。每名干部与2至3户贫困户相结对,定期走访包保的贫困户,与贫困户拉拉家常,及时为他们提供需要的信息、宣传解释相关政策,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他们双重的关怀和帮助。
蒯仁刚是梓树湾村的贫困户,2017年春节前的一天,他的结对干部舒勇到他家中看望他,在与他拉家常时,他向舒勇倾诉道:“你看我不识字,又没有什么劳动技能,就靠着几亩地糊个口,我也想早日脱贫,可是不知道能做些什么。”此时,随县地税局投建的百亩特色水果示范园项目正在规划当中。舒勇马上联系该村村委会和项目组,咨询项目相关情况,帮助蒯仁刚进行申请,经过村委会和项目组的审核,最终,蒯仁刚符合要求,被纳入到项目帮扶对象之中。
彭立顺是随县地税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在梓树湾村他与2户贫困户结了对,在他随身的公文包里,总是放着两张红色的小卡片。这是帮扶工作队专门制作的一对一帮扶联系卡,上面写有结对双方的姓名、联系方式 ,以及帮扶对象的家庭基本信息和面临的困难。卡片一式两份。“有了这个卡片,能帮助结对干部准确掌握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帮扶工作中能够精准施策,更好地为贫困户提供帮助。”黄立勇说,“贫困户也可以通过卡片上的信息,随时联系他的帮扶责任人,咨询问题或是寻求帮助。”C 产业扶贫探新路富民强村得双赢
梓树湾村曾经有一片上百亩的荒坡地,每年夏天,这里总是杂草丛生,今年夏天这里却是换了一副模样。一株株果树苗整齐的排列着,为曾经的黄土地披上了一层嫩绿的衣裳。“果树今年才栽下,等到后年果树长成了,结了果,当年就能为100名农户人均年增收3400余元,此后每年果树收成还会不断增长”邹书记说道,“预计等果树产值达到最高峰时,100名农户人均年增收能破万元。”
百亩特色水果示范园项目是随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结合梓树湾村自然条件,利用大量荒坡地,帮助该村发展的一个重点扶贫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约9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30户100人。
“国家的政策好,你们帮扶队也贴心,帮我们搞项目、筹资金,还教我们种植技术,”贫困户陈继业在参观水果示范基地时如此说道。2016年,随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组织了22户贫困户,前往吴山群玉村学习李子树种植技术,为百亩特色水果示范园项目做前期准备,并与当地种植户刘恩强联系,委托他对今后示范果园的管理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工作队还积极联系销路,与刘恩强签订销售协议,确保今后李子树结的果能够实实在在转化为“金子”,充实贫困户的腰包。2017年3月,随县地税局组织党员干部50余名,前往梓树湾村,开展“党旗引领绿满随县”活动,党员干部们与贫困户一起,在田间挥锹劳作,种下一棵棵希望的果树。
在做好李子产业的同时,扶贫工作队还争取产业扶贫资金40万元,在梓树湾村建设小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一来拓展梓树湾村农产品交易渠道,带动村民发展脱贫产业的积极性,二来推动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今后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该市场已于2017年5月30日竣工。
2016年4月,扶贫工作队帮助该村协调建设了一座村级光伏发电站,当年创收5万元;2017年6月,又争取新建4个村级光伏发电站,预计每个发电站每年能为该村创收5万元。
D 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惠民生
“别看我们村委会现在敞亮着,以前可不是这样,这还多亏随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为我们提供了资金和设备。”提起扶贫工作队,邹相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据了解,梓树湾村村委会的办公室是由一座废弃的学校改造而成,办公设备老旧不全,更不用说便民服务设施了,村民往来办事极为不便。
“党群服务中心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凝聚基层群众的战斗堡垒,怎么可以缺失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当即决定帮助梓树湾村修建村委会。如今,新建的村委会集村委会办公室、活动中心、村卫生室多功能于一体,极大地方便了该村群众。
在村委会的旁边,整齐地排列着一间间白墙黑瓦的民房,2016年11月,19户易地搬迁户陆续住进了这一间间新房子。“以后啊,刮风下雨再也不用愁了”,搬迁户邹铺贤说。
扶贫工作队还对对帮扶村主干公路进行了环境整治,大力开展洁美家园建设。对该村全长6公里的村道进行垃圾清理,并帮助扶贫村新建11个垃圾池,新购置垃圾箱10个,为村民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随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还大力支持该村开展秸秆禁烧工作,计划通过以提供购买补助的形式,鼓励该村购买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发挥新的经济价值。
随县地税局各扶贫工作组坚持用真心、带真情、出真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截至2017年7月,随县地税局累计为9个帮扶村提供帮扶资金37万余元,帮助9个帮扶村规划发展方向、建设基础设施、扶持特色产业,奏响了一曲扶贫攻坚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