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刘小康
“现在呀,路通到家门口,水通到水缸边,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这些都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取得的成效……”12月7日,在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旁的小广场上,该馆馆长顾世国用他自己的理解、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给父老乡亲们宣讲十九大精神。
土犁耙、大谷缸、红高粱……讲台上面,一股地道的乡村氛围。冬日的下午虽是寒风徐徐,但小广场上人头攒动,附近的九口堰村、张畈村的村民,听说要讲十九大精神和有关政策,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几里外赶来,聚集在小广场上,津津有味地听着。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给我们农民讲的,非常接地气,这给我们农民带来了春天,其中讲到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去干,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有致富的产业,还要住着舒坦,到处是青山绿水……”
“‘乡风文明’那说通俗点,要狠刹赶情送礼风、狠刹吃喝风,破除封建迷信,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生产上;‘治理有效’,就是要把我们堰塘河流、通村公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搞好;‘生活富裕’就是要按习总书记说的一个不能掉队,我们有的生活差一点,不要紧,要担心,我们自己要加把劲,迎头赶上,但是有一头,扶贫是不扶懒的……”
“十九大报告中讲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珍惜利用土地,确保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既然中央发话了,我们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种稻谷、种小麦、种其它的经济作物都可以……”
短短20分钟的宣讲,听得懂、又好记,让在场的村民听得入神,全场多次爆发热烈掌声。
“蓝天绿水和青山,生态植被是财源,栽花种草不砍树……”村民自编自演的三句半,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紧接着,九口堰村民邹世贵结合亲身经历,叙说十八大以来乡村的变化和生活的改善,他在结尾时赋上顺口溜:“老汉已有七十三,百姓生活真美满,十九大以后更幸福,我想再活七十三。”这让现场所有人员感同身受。同村的贫困户夏永红,用情真意切的朴实语言,讲述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家受到帮扶的全过程和生活的巨大变化。该村“女强人”伍桂菊,介绍了自己抢抓机遇政策、回乡创业致富的经历,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一位位村民踊跃登台,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让十九大精神接地气、入民心。
暮色降临,宣讲结束,村民们意犹未尽,一个个依依不舍地边走边回望刚才热闹的宣讲会场。“今天我算是没白来,既看了节目,还学习了十九大精神,今后我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九口堰村三组村民凌万诗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