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清 通讯员 李云龙
城市性质和城市目标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科学、鲜明的城市定位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聚集资源、展现特色,为城市的最优化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实施路径,从而最有力地提升城市竞争力。
面对新时代的战略机遇,随州的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如何重新定位?未来的发展战略和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新编制的《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下简称总规)给出了答案。
合理城市定位有利于建设发展
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编钟音乐之乡。1981年至2010年间,随着行政区划变革、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等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随州先后编制过5次城市总体规划,分别是1981版、1985版、1991版、2000版和2009版总规。
随州的城市性质也从最初的“以机械工业、轻工业为主导,适当充实配套服务性工业,控制发展电子、化学工业的湖北省工业小城市”,逐步调整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发展以汽车及其配套工业为主的机械工业。相应发展轻纺、食品工业,是适合发展旅游业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湖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是以机械工业为主的中等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北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湖北省新兴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北地区性中心城市,湖北省旅游城市”。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刘光海介绍说,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都在上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对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空间布局等进行了调整。从执行情况来看,总规对城市性质的合理定位,对指导城市建设和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他介绍,近年来,国家、省在战略层面对随州提出了新的定位与要求,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宏观形势及政策变化、区域重大交通及基础设施选址建设情况的变化,使得处于规划实施后期的2009版总体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随州城市发展和建设需要,编制新的城乡总体规划十分迫切和必要。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随后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随州被湖北省列为总规改革试点城市,我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迎来有利机遇。
我市高度重视总规编制,提出做好总规编制是抢抓随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被列入国家级重大发展机遇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现实需要,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借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的机会,我市将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与随州实际相结合,细化、深化相关规划内容,为随州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
新的定位具备鲜明的随州特色
总规的编制离不开对随州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
随州作为全省总规改革的试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城乡规划局精心组织并从市规划院抽调精干力量,与编制单位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组建编制团队,全力支持课题组的各项研究工作,从各个层面为课题组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便利的工作条件。 在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后,摆在首位的就是对随州区域中心城市的重新定位。
编制团队在2009版随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和研究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湖北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随州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和《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家、省级上位规划对随州的发展定位,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确定了编制思路。
编制团队认为,从上位规划对随州的综合指引和要求来看,明确了随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也对随州市城市功能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加工、光伏、物流产业基地、汽车工业基地等现代制造业基地职能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等定位。同时,也要求随州在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突出自身资源特色和区位交通优势,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湖北省北部门户城市。
根据城市特色、区域使命和产业转型创新要求,新的总规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上,在对随州城市职能进行科学分析后,对随州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进行了修改完善,确定随州的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性质定位的关键在于找到代表城市特点的‘名片’。新版总规这一定位具有鲜明的随州特色,同时兼顾了城市美誉度和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随州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刘光海表示。
特色鲜明功能复合的城市职能
根据总规对城市性质的定位,随州的城市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世界华人谒祖圣地,编钟文化旅游名城。依托丰富多元、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突出炎帝故里、编钟之乡、山水生态三大品牌。统筹协调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合力打造大别山核心旅游品牌,开发一批核心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打造华夏始祖和编钟文化旅游名城。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中国“风机名城”,全国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以中国专汽之都和风机名城为特色,以创新驱动引领专用汽车、食品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
——武汉都市圈创新产业后台服务基地。充分利用高铁和空港经济区带来的时空转变及自身优势,分享武汉溢出价值,打造武汉后台服务基地。吸引对成本敏感、通勤时间敏感、环境敏感的创业企业在高铁站周边集聚,打造低成本创业基地。利用区位、环境及土地资源优势,承接武汉转移的教育资源,建设教育科研基地。有选择地承接武汉转移制造业,打造制造业转移基地和中试及成果转化基地。利用区位及交通优势,建设链接武汉都市圈至西部地区的物流中转站,建设物流中转基地。
——华中地区绿色生态旅游度假胜地。随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知名旅游城市,为区域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文化基础,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塑造文化认同,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有效手段。
——以科技创新、商贸服务、专业物流、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的区域服务中心。加强区域联动,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挖掘农产品和山林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完善绿色农业服务等职能,构建集“特色农业生产-深度加工-区域农产品物流-农业旅游”为一体,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大农业体系。同时,根据产业创新转型发展需求以及农业人口转移和市民化的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职业教育基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