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琴 通讯员 黄刚桥
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噬的是老百姓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今年8月,随州市纪委聚焦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开展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大交叉大巡访大督查”专项行动,重拳拍“蝇”,发现并处理了一批危害基层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成效显著,反响强烈。
谁动了群众的“奶酪”
查阅今年以来市纪委通报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件:
2006年至2016年间,随县殷店镇四方村党支部书记涂恒杰,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妻子及岳父移民身份,违规领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016年3月,广水市杨寨镇中心中学副校长杨新民,捏造务农身份替其子杨某申报领取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曾都区南郊办事处南烟墩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国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侵占国家涉农专项资金及集体资金合计40915元,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
谁动了群众的“奶酪”?这些“蝇贪”躲在群众中间,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
“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拍。相比“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痛之更切、恨之更深。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证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就必须向群众身边的“蝇贪”举起监督执纪问责的利剑。
监督触角直达“最后一公里”
“老乡,你家收到村干部发放的政策宣传单没有?”8月来,田间地头响遍了这样的询问。
这是市纪委派出的“大交叉大巡访大督查”专项行动工作组。全市70%以上的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干部共240余名成了调查员,分成90个工作组进入45个乡镇,按照“151”的要求进村入户、巡访督查。“151”即全市126个贫困村入村率达到100%、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按照非贫困村数随机抽样入村率不低于50%、所有村贫困户随机抽样入户率不低于该村贫困户数的10%,确保交叉巡访全覆盖。
工作组将发现问题的“放大镜”交给贫困群众,进村不让乡干部陪同,入户不与村干部见面,直接与群众面对面,在家的入户见人,在田里的进田见人,发挥群众监督的威力。
“工作组的同志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以心换心的交流,让我们能够放心大胆说出真心话。”随县吴山镇联建村一组受访群众如是说。
广水市陈巷镇金山村村民对专项行动更是拍手叫好。数月前,有村民向市纪委反映该村党支部书记余某以其本人及已故妻子孙某的名义领取救济救灾资金1700元,在交叉巡访发现问题线索后,巡访单位立即向该市纪委交办问题清单,不到半月余某违纪问题“浮出水面”,余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专项行动期间,走访了417个村、3631个贫困户,收集到涉及农村基础设施、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等民生问题130件。针对基层人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工作组还向农村老人、留守妇女发放了简单易懂的“明白卡”,接受群众24小时举报。
参与巡访的纪检干部刘青天表示,通过交叉巡访,既有效破解了关系网、说情风的干扰,又准确收集到贫困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构建了横向查到边、纵向严到底的监督网络。
“零容忍”惩治“蝇贪”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郑军表示,要解决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关键是要通过严肃执纪问责,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把责任一级一级压实。
按照中央“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要严惩不贷”的要求,专项行动边巡边改、立查立纠、立行立改,将发现一批突出问题、处置一批问题线索、查处一批典型案件、问责一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单位和个人、通报一批典型案例作为督查重点。
针对扶贫领域工作落实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市纪委建立督办台账,逐件落实责任单位和办结时限,尤其对“零报告”的乡镇进行重点督导,对基层腐败突出的问题“一案双查”;对中央纪委、省纪委交办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集中力量优先办理;对监督检查发现的优亲厚友、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问题,从快从重查处问责,并对扶贫领域腐败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向广大党员干部划出红线、亮明底线,释放强烈信号,强化警示震慑。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纪委新发现问题1031条,督办问题线索3304条,督办整改问题3319个,执纪问责228人,其中党政纪处分72人,组织处理156人,11名工作人员因工作不认真被追责,300余人主动说明情况交代问题,清退违规资金126万元。
“这次督查和以往很不一样。市县乡三级联合行动,边巡边改,效果立竿见影。”随县环潭镇党委书记饶涛道出了各级干部群众对此次专项行动的一致感受。
“大交叉大巡访大督查”工作经验得到省纪委领导肯定。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张忠凯同志作出重要批示:“随州经验可在全省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