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余运来报道:仙人掌似的长枝条攀援在支架上,肥厚的深绿叶子间,点缀着一个个燃烧的红色火球。近期,在曾都区南郊办事处盛亩园农业科普示范基地里,个大色艳的火龙果吸引不少自驾游市民前来采摘。
“今年产了3万多斤,眼下只剩下2000多斤,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游客来采摘。”盛亩园农业科普基地负责人蒋志勇喜上眉梢。
走出火龙果大棚,两百多亩的起伏山坡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杨梅、红心猕猴桃、玫瑰香葡萄、台湾果桑等热带、亚热带珍稀水果品种。昔日荒草丛生的坡岗地,如今变成市民的休闲乐园。
火热的休闲观光农业,是曾都农业融入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该区优化现代农业布局,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果、蔬、渔等产业景区化,让田园变花园、农产品变旅游地商品,实现乡村旅游、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比翼齐飞的可喜局面。
近年来,曾都区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依托“集约+特色+基地”的思路,以土地流转集约,促农返“工”回流农企为突破口,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行以“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何店镇汪湛村葡萄生产基地集开发、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庄园。
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农业产业项目成了工商资本竞相挖掘的“富矿”。该区加快城南新区兰花基地、十九山生态旅游区、花湾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颐养生态园、现光山的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农家体验、养生休闲、文化感悟、赏花观景等农业休闲综合体,推动文化旅游从零星布点向整体布局转变、从单一看景向复合体验转型。
“种”出好风景、“长”出好前景。据初步统计,曾都区拥有农家乐、农业观光园、体验园、农家休闲景点等各类休闲农业实体300多家,桃源湖度假村、华夏度假村、碧水源生态庄园、银河生态园等农业休闲综合体,成了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地方。农事与美景交融,赏花、垂钓、采风、摄影等乡村文化旅游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