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璟天
创新的关键是什么?是人才。
引才,是自主创新最紧迫的前半篇文章。
最初的泰晶,创新靠董事长喻信东单枪匹马进行。虽然小型号的晶体做出来了,但是成本却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工成本太高,占比达40%。
当时,国内晶体行业刚刚起步,晶振制造的核心设备全部被国外掌控,没有自主研发设备,成本比国外还高。泰晶想招揽人才,但企业规模太小,招不到、也养不起像样的人才。当时招的大部分是中专、高中学历的员工,大家边学边做。
喻信东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84级机械自动化专业。他向同学求助,先后请来5名大学同班同学,为泰晶的核心管理团队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泰晶音叉晶体的各个生产车间,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机器设备取代了过去密集的人工,而这些设备均为泰晶自主研发。这是泰晶在行业站稳脚跟的一个杀手锏。
设备的自主研发离不开国内知名石英晶体专家、泰晶总工程师许玉清。他正是喻信东请来的同学之一。
2009年春节,许玉清兴奋地把喻信东等几个同学带到他家里,迫不及待地展示了一项新的成果:一个可以实现音叉晶体周波调制自动化的新方法,这将解决整个行业最为迫切也最为棘手的问题,属于全球首创。
经过一年时间研发调试,泰晶投入500万制造的200台自动化周波调频机投入使用,正赶上了音叉晶体市场的复苏,迅速抢占了国内音叉市场,快速成长为国内音叉晶行业的老大,大部分型号的音叉晶体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
喻信东经常会自豪地说,泰晶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三天一小变,几月一革新,没有止境。
现在,周波机已经更新到了第九代。在许玉清的带领下,90%的DIP设备实现自主研发生产,生产工艺不断更新换代,始终保持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
2007年7月,喻信东接到一个神秘电话:一名叫王进的62岁的老技术员,从事基座研发近20年没有成功,他看中了泰晶真正重视创新,愿意到泰晶攻克基座难关,研制成功就给工资,不成功就不要工资。
基座是晶体中的关键原材料,以前只有日本企业能够生产,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并且垄断销售,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泰晶为王进配置最好的环境和资源,让他潜心研发。不到两年时间,王进在泰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泰晶取得重大突破:1亿只合格基座顺利下线了!基座国产化实现了!
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泰晶不遗余力。2014年,为引进全球音叉晶体行业最知名的外籍专家,喻信东把自己的宿舍腾出来给专家住,自己开车到超市将专家需要的生活用品全部配齐。对人才的重视,对产品质量近乎苛刻的追求,形成了强大吸附作用。公司还引进了产品研发专家、晶片切割专家和数名日本专家等,为新产品开发与销售奠定坚实基础。
在核心团队和知名专家团队的引领下,泰晶还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了基层研发人员、资深技术骨干、核心研发团队三级梯队结构合理的研发队伍。
泰晶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招揽了大量211、985重点高校人才,为储备和培养中高层技术及管理人才蓄积力量。企业还制定了针对技术岗位的晋升考核体系,一批职员从普工成长为技术核心团队成员,技术人员工资比副总高在泰晶已不稀奇。
这些人才,为泰晶持续不断创新注入了不会枯竭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