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80616期 >> 第A1版:要闻
解民忧惠民生 真帮扶暖民心

           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谭 彬
  “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砖瓦房,装上了照明路灯,咱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多亏了曾都区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的帮扶。”6月13日,记者走进曾都区府河镇杜家冲村,村民们纷纷赞扬。
  自定点帮扶杜家冲村以来,曾都区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几年来,共投入资金80余万元支援该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使该村26个贫困户70人脱贫,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勤走访解忧难                                                                                                        
  “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把我的大孙女送去上特护学校,还接受免费特殊教育,解决了我们家的大困难呀!”贫困户余世保流着热泪动情地对记者说。
  余世保是名老党员,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了,他和老伴在家照顾患有先天性智障的孙女和还在襁褓里的小孙子,在家的4口人只有老余一个劳动力。走访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队长周宗江当即与一个在随县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同学联系,为老余的孙女找了一家免费的特护学校。
  这只是驻村工作队日常帮扶的一个缩影。几年来,工作队挨门挨户勤勤恳恳地开展走访慰问,把每个贫困户的各种实际困难都列出清单,研究帮扶措施,逐个帮助解决,目前已帮助贫困户解决各种实际困难100余件。

              抓关键扶产业
  “现在是小龙虾出产的旺季,我每天能捕捞二三十斤,像这样个头大的,一斤能卖十几块。”55岁的贫困户杜德取提着刚捞上来的一笼虾,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杜德取因骨髓炎后遗症落下了残疾,属因病致贫贫困户。2016年他决定养小龙虾,工作队及时推荐他到区里参加水产养殖培训,并到外地参观学习小龙虾养殖。
  “除去成本,每亩有4000元的纯利润,比种农作物强多了。”杜德取的小龙虾养殖目前已发展到6亩,同时还承包了10亩水田,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精准扶贫,产业是关键。工作队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对全村48个贫困户进行详细了解、细致分析后,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科学制定帮扶计划。
  2015年,工作队多方筹资35.7万元在该村四组建设一个5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此项目运营后,年发电量达到6万度、收益5万多元,让贫困户中无技术又无劳动能力者从中分配收益。
  今年春季,工作队筹资5万元,新增1.3万棒黑木耳种植,待菌种成活后,分发给能进行后期养护并收获木耳的贫困户管理。
  近几年,工作队每年都筹资3万元为该村贫困户送去猪仔、小鸡。通过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方式,帮助脱贫26户70人。

            办实事暖民心
  “他们来看我,给我送来不少肉、米和油,走的时候还给了我500块钱,真是感谢!”贫困户周忠炎的母亲对记者说。
  周忠炎长期瘫痪在床,与73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家境十分困难。工作队将他家列为特殊帮扶对象,经常到他家串门、看望慰问,近期又帮助他家进行了危房改造。
  记者从农户口中得知,区委政法委的7名干部,每年都会在年底为该村的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和慰问物资。
  为改善村居环境,工作队通过扶持、筹措,加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共投资20万元建设了标准的卫生室及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投资15万元建设了文化休闲娱乐广场。
  在原贫困户申明山家中,记者看到新建的4间房子宽敞明亮,76岁的他动情地对记者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工作队,他们帮我建起了漂亮的房屋,帮我打了水井,还给我送了2头猪,帮我挖了1口堰塘。”随行的村干部介绍说,“现在他家靠这口堰塘养鱼,每年能增加收入8000多元。”在区委政法委全方位帮扶下,申明山家逐渐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生活。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解民忧惠民生 真帮扶暖民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