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80621期 >> 第A2版:综合新闻
技术指导促增收
  

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刘 毓 閤光斌
  一朵朵香菇、黑木耳、灵芝露出笑脸,长势喜人;10多名工人正为冬荪养菌、下种,忙得不亦乐乎。“基地有曾都区科协的技术指导,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初夏时节,走进位于曾都南郊茶庵的随州市乐鲜冬荪种植科普基地,负责人靳明兵介绍说。
  该基地占地300亩,2015年投资600余万元,种植了竹荪菌、黑木耳、平菇、灵芝、香菇等。由于技术不成熟,竹荪菌亩产多年在30斤上下徘徊。为帮助提高产量,曾都科协技术人员经常到基地给予技术指导,并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到现场“问诊”。基地按照专家意见,将竹荪菌改遮阳大棚中种植,人为控制温湿度,亩产增加到50斤。黑木耳、平菇、灵芝、香菇等也增产20%。
  曾都科协着力实施科技兴农,以点带面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农民农业种植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随州市博裕生态养殖基地,最初用传统养猪场的养殖方法养猪,猪场效益不好。曾都科协人员获悉后,到猪场对接服务,邀请华农教授进场指导,传授山场散养、构树发酵、人工授精等养殖技术,提供指导配方。基地种植30多亩构树,作为生猪搭配饲料,提高了猪肉品质,受到市场欢迎。
  盛亩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投资600余万元,引进南方品种火龙果、杨梅、桑葚等,实行南果北种,本打算爆冷门赚一笔,不料,火龙果生长温度与本地不符,出现冻害、挂果率低等现象。曾都科协人员获悉后,邀请省科协专家多次到现场指导,分析原因。后来,公司冬天采用地笼和木炭给大棚加温,使火龙果安全过冬,挂果多一批,增产5000斤左右,增收8万余元。
  曾都区洛阳镇邱畈村原来农民分散种植香菇,技术不规范,烂袋、烧袋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曾都科协人员走访发现后,迅速指导帮助村委会组建协会,将全村50多个种植农户组织起来,统一搭棚、统一制袋、统一点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分户管理,香菇价格相比原来每斤提高约2元,全村菇农增收50多万元。前不久,曾都科协还帮助引进袋料香菇自动化生产线,预计7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减少菇农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规范制袋标准,提高菌袋成活率。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技术指导促增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