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为“折翼天使”插上腾飞翅膀
——探访随县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特约记者 江开军 通讯员 程 鹏
  在随县安居镇徐家嘴村,有一所特殊学校。这里的孩子是不幸的,或肢体残疾,或智力缺陷。然而,他们又是幸福的,在这里接受免费托养、教育和培训,享受着家一般的温暖和快乐。
  8年来,400余名残疾少儿从这里飞翔,自立自强,追逐人生梦想。一所民办特校如何为“折翼天使”插上腾飞翅膀?记者日前走进随县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8年坚守,为残疾家庭分忧
  校园里,稚嫩歌声动情飞扬,一间简陋而整洁的音乐教室里,10余名残疾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练歌曲。
  学校创办人刘爱业说:“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暑期无人照顾,把他们留在学校,由值日教师照顾,开展文体活动。”
  刘爱业谈起办校初衷说:“我在农村走访发现,不少残疾少儿无学可上、缺乏关爱。不少家庭一人受残、全家贫困。从事技校教育的我眼睛湿润了,决定为特殊家庭分忧,为残疾少儿点燃希望。”
  2010年,随县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专门招收残疾少儿,实行全免费托养、教育和培训。招生简章一发布,家长纷纷来询,一下子涌来150多名残疾孩子。
  因为缺乏办学经验,学校当年花费100多万元。面对资金亏空,刘爱业也曾犹豫动摇过,但是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和家长的殷切托付时,他再次坚定决心,立志办一所有爱心、有担当的特殊学校。
  再筹资金200万元,继续特校之路。聘请从事职教多年的退休校长雷光富管理学校,将学校由城区迁到徐家嘴村,调整思路、规范管理,很快走上正常轨道,逐步得到各级部门的关注和支持。
  8年来,博爱特校教职工不计工资微薄,将残疾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学校建成温暖之家,为400多个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因人施教,让每个孩子圆梦
  特校的孩子,残疾种类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年龄差别大,无法统一授课。一番摸索后,学校确定了“因人施教、依残授课”模式。
  “对智力较低的孩子,重点补习文化;肢残的孩子,学习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盲人学习按摩,有文艺爱好的学习音乐。”雷光富说,通过因人施教,残疾少儿也能掌握生活本领,重构健康心态,从而实现人生梦想。
  8年实践,学校形成一套成熟的教育体系。以生活自理能力为基础,开展日常训练养成教育,还有心理辅导、文化基础知识传授,依据残疾类别开展职业培训,手工、劳动、音乐等特色课全面实施。学校还开辟农疗基地,组建文艺演讲团,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力。
  8年间,先后进校的400多名残疾孩子,绝大部分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前生活不能自理的不再需要他人照料,还能分担家务、干农活,还有一些孩子开店创业,踏上致富之路。

创造奇迹,给助残事业添彩
  博爱特校的励志演讲团,20多名学生,先后进学校、进社区表演35场,观众5万余人次。他们以自身经历打动观众,传递满满正能量。
  重度肢残女孩李彬彬,曾失去生活信心,多次想轻生。进入博爱学校后变得自信阳光、刻苦勤奋,如今在一家游泳设施公司上班,月薪3000多元。公司负责人介绍,这里就业的博爱特校毕业生有20多名。
  残疾儿童张逸威,11岁还不能走路、不会说话,他弟弟也身患怪疾,家里一贫如洗,他父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博爱特校。几年下来,张逸威身体康复,能说会道,成为健康的小伙子,弟弟的怪病也治好了,家里还清了债务。家长逢人就说:“是博爱学校救了我们全家!”
  如今,博爱特校设施不断完善,这里的孩子经过几年学习后,都发生很大变化,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江冬生同学自信满满说:“身体残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灵残疾,我相信只要有理想、有恒心、有毅力,残疾人也有一片亮丽天空!”
  据统计,有120多名博爱特校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有些还成为单位的骨干。随县残联负责人说:“博爱特校以民办学校的力量,担起社会大责任,为我县助残事业贡献了巨大力量。”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折翼天使”插上腾飞翅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