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81103期 >> 第A1版:要闻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探访扶贫攻坚的随县样板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包东流 特约记者 程鹏
  随县属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插花贫困县,是湖北省第一版图大县,也是随州市贫困大县。全县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209人、贫困村52个,贫困发生率为9.8%。
  经过四年奋战,截至2017年底,全县累计实现40618人脱贫,2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9.8%降至现在的3.65%,全县计划在2019年年底实现整体脱贫。
  贫困大县如何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

选好“领头雁”
  “老池,你今年准备出售几头猪?年底还是我来帮你卖吧。”10月16日,随县高城镇梅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后盾在该村走访时对池元发说。
  现年71岁的池元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周后盾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池元发通过耕地流转、发展养殖,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以来,随县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脱贫攻坚战,人才是关键,一定要选拔培养一批扶贫工作的‘领头雁’。”2016年1月,该县从县直各部门抽调优秀干部52人派往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选派96名优秀党员干部到经济薄弱村任第一书记,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该县还组建驻村工作组20个,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员157名。这些优秀干部进驻到各个贫困村后,进农家、走田头,访农户、听乡音,谋发展、解民忧,激发出乡村发展的活力,吹响了“齐奔小康路”的号角。
  “事实证明,有了强有力的‘领头雁’,各贫困村的扶贫攻坚任务就能稳步实现。”随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付敏说,该县还利用此次村委换届机会,选优配强各村两委班子,完善村级管理体系,为各村的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

练好“绣花功”
  草店镇三道河村利用旱地、坡岗地和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珍珠花种植1000多亩,保障全村每户最少种植一亩,并对贫困户给予种苗补贴,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随县勇啃“硬骨头”、练就“绣花”功,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户一人掉队。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字。“标准既不降低也不提高、时间既不提前也不延后、内容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我们将严格按照‘六不要求’,因户因人施策。”该县扶贫办副主任罗军介绍,全县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香菇、蓝莓、油桃、油茶等特色种植业,精细发展生猪、稻虾等特色养殖业,网络发展农村电商业,巩固完善光伏发电产业,实现产业到户到人项目4300多个。
  扶贫攻坚,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是关键。随县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解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勤劳致富“脱贫示范户”,为脱贫户戴上大红花,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如今,随县正通过名村示范带动、干部驻村包户、乡贤能人回乡等有力措施,朝着2019年实现全县贫困村整体出列的目标稳步迈进。

栽好“摇钱树”
  淮河镇龙泉村,是随县地理位置最偏远的一个村,到上世纪末,全村唯一的经济来源还是砍树烧炭。从2009年开始,该村引进西游记漂流、抱朴谷等旅游项目,让全村90%的村民吃上旅游饭,人平每年增收1万元,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如今,该村通过整体规划建起田园综合体,发展民宿、农家乐,全村处处成创收之地。
  环潭镇涢阳村,过去是当地典型的经济薄弱村,村民全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2014年,该村党支部着力扶持本村残疾青年陈力创建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香菇、灵芝规模化种植,实现闲荒土地升值,并带动贫困户、残疾人及闲散劳动力40多人实现就业,全村经济状况大为改观。
  “无论是引进的大企业,还是村级小产业,都是扶贫攻坚的‘铁抓手’、增收致富的‘摇钱树’。”随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县委书记毕道丽说,产业发展唤醒了乡村“沉睡的资源”,激发了农民“蓬勃的朝气”,县里对此给予奖补。仅2018年,全县共拨付奖补资金2825.8万元,全部到达村集体产业和农户个体产业项目。
  优越的政策,激起广大农村和农民谋发展、奔小康的热潮。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勤劳致富、发展产业的“脱贫示范户”,催生了一大批“特色产业示范项目”,为全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路上共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