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讯(通报员张凤娇、杨庆)近日,我市出台的《随州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将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核心目标,提出到2020年、2025年,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分别降低10%、20%。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民生活生产等诸多因素影响,慢性病问题日益突显。为了降低慢性病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规划》要求,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实施综合防治;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防治环境。制定多元化的防治目标和策略,突出特色创新,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促进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全市慢性病防治水平。构建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于全生命周期,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规划》强调,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全民教育。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三减三健”等专项行动,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强化筛查,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鼓励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接种成本效益较好的疫苗。加大口腔常见病干预力度,实施儿童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措施。重视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口腔疾病、心理健康的指导与干预。
构建、加强和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市级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机制。
强化规范诊疗,保障服务质量。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落实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提高诊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完善保障政策,缓解群众就医压力。完善医保和救助政策。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等相关政策。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保障慢性病防治药品供应。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
促进医防协同,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构建慢性病医防结合工作机制。建立健康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明确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个人等各方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责任,完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
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作业环境,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加强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调整和优化食物结构,引导企业生产销售、消费者科学选择营养健康食品。持续形成地方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慢病防控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