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90412期 >> 第A3版:副刊
母亲的背影
  

● 程立健
  每次为女儿送饭,总自然而然地想起,母亲为我送饭时,那湿漉漉的背影。
  女儿上高中二年级,为了便于同学间相互学习交流,培养独立自主生活能力,住在了学校,虽近在咫尺,却每到月底放假时才能回家一次。尽管我每月给足了生活费和零花钱,但仍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坚持每周六中午为女儿送一次饭。
  每到周六,为孩子送饭的家长总是络绎不绝。下课铃一响,孩子们便纷纷从教室里争先恐后地来到广场,找到了自己的家长,打开保温桶饭盒,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孩子们的兴奋之情自是溢于言表。
  “周考成绩出来了吗?晚上在寝室睡觉冷不冷……”家长们一边端详着孩子吃饭,一边关切地询问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可怜天下父母心。
  每当给女儿送饭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住校,母亲为我送饭的情景。我的家乡坐落在随南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小学实行5年制,我在村小上完四年级后,五年级就被转到一二十里外的镇小住校就读,上连周课每两个星期才能休息一次,回家没有自行车,也没有班车,我与同村的小伙伴们每次往返学校全靠步行。为了赶上周日的晚自习,小伙伴们相约提前3小时就从家里出发,背上书包、咸菜和大米,一路有说有笑地赶往学校,浑身总感觉到有使不完的劲,全然不知道什么叫疲惫。
  记得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背着大米到司务处排队过秤兑换饭票,一次所背大米最多不超过15斤,领到饭票后我们总是用橡皮筋缠好,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上衣里层的口袋中,生怕不小心弄掉了,就会“断炊”。
  放学铃声一响,住校的同学们就纷纷涌出教室,快步来到寝室里端起饭钵,小跑来到饭堂前排队,凭票打饭,为了节约开支,下饭的菜几乎全部靠从家里自带。由于每天早晨跑步,做课间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体力消耗过大,饭量也随之递增,每次打饭总是希望打饭的师傅能多打点,但往往是凭票打了半斤米的饭,仍然填不饱肚子。
  一次,刚到第二周,我从家里带的下饭菜已所剩无几,由于父亲在外乡镇工作,所以送菜的重任就落在母亲身上。记得一个周三的上午,又到了与母亲约定的送菜时间,可是天空偏偏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心中暗暗叫苦,心想母亲肯定是来不了,上课便心不在焉,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上午第四节下课的铃声刚刚敲响,没想到母亲跟平时一样准时出现在教室的窗外。
  我顿时转忧为喜,快步走出教室,只见雨水湿透了母亲的衣背,鞋子和裤脚上沾满了泥水,水珠不停地从雨伞上滴落到走廊的地面。母亲把裹得严严实实的塑料袋递给我,告诉我饭钵和罐头瓶里装的有糯米糍粑、酸菜炒鸡蛋、臭豆腐、酱萝卜,还有我平时最喜欢吃的蒸红薯和炒蚕豆,并叮嘱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要闯祸,放假后路上不要贪玩早点回家。”我让母亲在饭堂打点饭吃了再走,可母亲却说趁雨下小了,早点赶回家,下午还要忙田里的农活,说完就转身走了。
  那时,母亲每次步行往返三四十里路,春夏秋冬,风雨不误。如今,我也每周为女儿送一次饭,感受着父母对儿女的深切关爱和殷切希望,而心底,却永远珍藏着那个下雨天,母亲湿透了的衣背,和渐渐远去的背影。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母亲的背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