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故乡这片土地
  

●任 蒙
  在出版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同一个地域、同一个单位,或者同一个系统的作者联合出版一套文学丛书的现象,虽已屡见不鲜,但故乡广水市作家协会主席黄海卿告诉我“映山红文丛”准备出版时,我仍然感到高兴,内心里的确淌过几丝温暖的感觉。
  世界上无数条河流你或许都不关心,可你老家门口的那条小河渡口建了座拱桥,你却将它的结构和材质都问了个遍;世界上无数座小城你或许都不牵挂,可你家乡的那座县城被评为卫生城市,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向人“显摆”。换句话说,许多地方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兴衰你或许都不以为然,但有些事情一旦与自己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就会将你内心的情感调动起来。故乡,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这种在情感上无法割舍的地方,就是一个你自己怎么抱怨它责怪它都可以、一旦别人说它条件差变化慢你心里就会受到刺激的地方。
  如果仅仅将这种情感归于一种自尊心理,我觉得还不够准确,这种心态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乡情和乡愁,而是那片土地赋予你心灵深处的一种情怀。
  许多年来,我一直关注故乡经济建设的进展,也关注它在文化方面的建设成果和发展变化。
  这套《映山红文丛》,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广水本土作家这些年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取得的成果。作者包括农民、企业家、公务员、教师、自由职业者等多种身份,反映了变革时代文学作者身份的多元化。再看作者年龄,从50年代出生至70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段的都有,这种年龄结构体现了一个地域文学创作力量应有的年龄梯次,比较好地从几个侧面展示了这些年广水文学创作队伍的阵容。
  故乡广水市以前为应山县,地处桐柏山与大别山交汇的山阳之地,拥有南北方分水之岭,灵脉神韵,地灵人杰,自古有“民秀而文”之美誉。
  广水因为文风较盛,所以长期处于中国历史文化演进的“主航道”上。公元8世纪初,李白“蹉跎”安州期间,曾经在广水寿山隐居数年,写下《静夜思》《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等不朽名篇;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宋祁曾经在应山求学,为这里的山山水水增添了文化光彩,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撒了文化种子。建县一千余年来,这里的一代代先民保持着纯朴的乡风,崇文向学,诗书相传,代不绝人。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广水深厚的文学土壤不断孕育出自己的作家和诗人。据我粗略了解,各地从广水走出来的出版过长篇小说的作家就有十多人,其中有专业作家和以写作为职业的自由撰稿人,也有在某个文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家和诗人,还有在台湾或海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老一辈作家。
  生活在本土的一批广水作家亦有出色表现,他们大都脚踏实地、辛勤耕耘,近几年创作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清官杨涟》和一批诗集散文集,为广水的“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等城市名片增辉不少。文学期刊《映山红》既为本地文学发展提供园地,又面向全国征稿,坚持标准,精心办刊,办出了很高的文学品位,受到许多读者的交口称赞。还有诗人和作家自发创造条件创办诗歌刊物,这些文学阵地将为繁荣广水的文学创作发挥更好的作用。
  在广水撤县建市30周年之际,推出一套以广水市花“映山红”命名的文丛,并且大多数作品都达到了相应的艺术水准,对于打造广水文学品牌,无疑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
  组织出版这种文学丛书,在广水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关领导都很支持,广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伟同志直接主导这项工作,对该市文联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体现了作为一个地方领导的文化眼光。广水市文联和作家协会的同志克服困难,做了许多细致的组织联络工作,难能可贵。
  作为一个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县市,广水还应该涌现出更多的文学创造者,还应该创作出更多、更有分量的文学成果,广水的文学创作还应该开创出更加繁荣的局面。文人相轻,相互“攀比”,是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中间容易出现的“通病”。相比之下,广水的文学群体要纯洁得多,老一辈文坛领导给大家开创了比较好的风气,大家能够彼此尊重,相互砥砺,和睦相处。我希望这种“文人相亲”的和谐局面能够一如既往,大家都能够跳出自己的文学圈子寻找“攀比”对象,真正明确自己的追赶目标,保持心情舒畅,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创作上,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故乡这片土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