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具“大智慧”的企业家
——专访湖北齐星集团董事长徐德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流
  小企业家的成功靠的是聪明,学习能力强,反应速度快,能精准计算自身利益的得失;大企业家的成功靠的是智慧,反应速度可能不快,但是“内秀”,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还会考虑对方的利益,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湖北齐星集团董事长徐德就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企业家。
  他刚韧自强、奋勇前行,将一个负债300万元的街道小厂做成一家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的龙头企业;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将一个自行车零配件作坊逐步升级改造成全国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专用汽车车身生产厂家;他勇担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纳税20余亿元的同时,还带动了随州专汽乃至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个人在公益事业方面帮扶近千万元……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齐星集团,专访这位为随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家。

刚韧自强,把“街办小厂”带成“龙头老大”
  1980年,街办小厂随州自行车厂建成,但1984年因经营不善而停产下马,负债高达300余万元。
  时年33岁的徐德在40余名员工期待的目光中挑头创业。
  资金不足,他带头将3个月的工资捐出来作为生产流动资金;没有设备,他从国营大厂低价购回“调节”设备,自己组织改造、安装和调试;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他揣着1个商品粮户口、3个供应粮指标和方便面,只身挤火车,去小五金制造业发达地江苏武进将模具师傅一家接到随州。
  企业经过“三次转产,四易厂名,五调产品”,从破产的废墟中慢慢爬起,由生产小五金件逐步演变到生产汽车配件。1989年,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工厂显现出生机和活力,一举扭亏为盈。
  “逆境崛起,其中受的苦一言难尽。”齐星集团副总经理邓字安感慨道。1988年,徐德和邓字安坐了一夜火车来到十堰,摸清市场信息后,又马不停蹄赶赴洛阳,搭乘西去新疆的列车开发西北市场。“在火车上整整站了三天三夜,到乌鲁木齐时,两只腿肿得像水桶一般。”邓字安说,中途他提出补换卧铺票,徐德答道:“产品要是卖不出去,坐卧铺,回去怎么交代?”当天,他们没见到主机厂的领导,硬是在宾馆大厅干坐了一整天。晚上,当主机厂领导得知他们站了72个小时,又坐等一整天时,非常感动,立即派人洽谈。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徐德的这种“牛”劲赋予了齐星集团前进的精神动力。
  目前,湖北齐星集团已成为一家以生产经营汽车车身及底盘、汽车模具、专用汽车及零配件、智能装备为主,集光伏材料新能源等科工贸一体化、多元化发展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齐星机械、晶星光伏、耀星国贸、齐星新能源“四大产业板块”和酒店、物流、天然气体、房地产“四大”服务实体,下设19家子公司,员工2700余人,占地132.6万平方米,总资产逾50亿元。

开拓创新,把住时代脉搏前行
  走进齐星集团车身公司总装车间,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响,一台台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家庭式重卡驾驶室纷纷下线,该产品技术领先国内5到6年,达到欧美水平。齐星车身技术部部长李永清自豪地说:“从开发到量产,我们只用了6个月,一般最快也得18个月。”
  创新,挺起了齐星集团发展的“脊梁骨”。“徐总‘眼光毒’,总能先人一步,看到别人还没发现的商机。”齐星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彭广海说。
  “眼光毒”,是徐德大智慧的外显。
  1993年,刚更名为随州汽车配件厂的“齐星”销售突破1000万元。徐德提出:不能小富即安,要上汽车车身项目。
  一时间,厂里反对声很高:“日子刚刚不错了,何必冒风险?”徐德在职工大会上统一思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要发展,就要敢于冒风险。”
  老员工王建民回忆:“善于改革创新的‘徐老大’,把从外引进的技术人员和厂里几位能人组成技术小组,不分昼夜地攻关。”1995年,“齐星”中吨位卡车驾驶室一举研发成功,市场随之打开。
  徐德带领齐星的决策层始终以科技的眼光和超前的思路谋划发展。
  1997年,经过技术攻关小组10个月艰苦攻关,重型卡车驾驶室正式下线,重庆红岩汽车、中国重汽、陕汽等成了齐星稳定的大客户,2000年齐星产销首次过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1年,齐星成功研发出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车驾驶室,成为徐州重工、三一重工等厂家的供货商,占领了全国90%的市场;2006年,齐星建成了汉新特种汽车改装公司,由“零”到“整”,试水整车改装行业,研制出了符合现代化工作和生活的各类房车……   2013年,他创新发展新项目,提出企业向清洁能源型转型,建立并完善太阳能发电产业链,利用随州荒山荒坡和日照条件,先后兴建350MW太阳能光伏电站,提升优化了随州能源供给结构,减少了环境污染,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才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基础!”徐德深谙此道——1985年2月,徐德亲赴江苏武进引进模具专家陈元庆,开发出汽车尾灯模具,迈开了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的第一步。此后,从汽车灯具到汽车配件、汽车车身、车辆驾驶室、房车乃至于跨行业多元化发展,每一次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推动了齐星发展壮大。
  如今的齐星硕果累累——研发的工程机械驾驶室,结束了中国依赖进口的历史;研发的PW21驾驶室,在国家汽车检验中心成功实现正面碰撞,达到欧洲标准,被称为重型汽车“中国第一撞”;发明的“越野车四轮叉速动力驱动系统”和“车门玻璃移动机构”等等,都是全国首创……
  在全球范围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为“齐星”赢得了发展机遇。

兼济天下,勇担社会责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企业家更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干企业,图什么?一图为国多纳税,二图企业长红火,三图员工能增收。除此之外,别无他图。”徐德如是说。
  2003年,齐星公司第一个住宅小区开建,158套房子,小的138平方米,大的150平方米。当时,分房小组留了一套最好的给徐德,可他不要。“徐总不住,我们也不住。”职工们说。“厂里只要有一个人没住上新房,我就不搬。”职代会上,徐德大发脾气。
  正因为徐德独特的个人魅力,齐星集团内部凝聚力空前,公司的社会贡献也与日俱增,驾驶室及改装车产品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美国、英国、加拿大、老挝、越南、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作为中国专汽之都的龙头老大,齐星在自身改革发展的同时,带动了随州专汽乃至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有156家企业为齐星供货,其中随州有30家,本地年采购量5亿-10亿元。
  2018年,在全国专用车增速下滑的背景下,随州专汽产业逆势上扬,产值达365亿元,增长16.5%,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产量突破13万辆,占全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占全国总产量近8%。这其中,齐星功不可没。
  “2008年至2018年,齐星十年间入库税金22.46亿元,是随州市纳税最多的工业企业。”公司总经理郑强说。
  出身于贫民家庭的徐德始终心怀质朴的感恩之心,倾注公益事业,扶危济困,认养艾滋病遗孤,帮助农民修桥筑路。多年来,他累计在公益事业方面帮扶近千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他个人在向灾区捐献1.5万元的特殊党费后,又将价值200余万元的8辆医疗救护房车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和受灾地区的医疗机构。
  脱贫攻坚主战场,他带领企业挺身而出,产业、公益、就业帮扶多管齐下。先后向随县万和镇石狮村投资40余万元,扶持该村发展黑牛肝菌和猕猴桃种植项目,实现了该村整体脱贫出列;先后参与全市126个贫困村、每个村50KW光伏发电和239个贫困村共83兆瓦光伏扶贫项目的建设任务,先后援助建设资金504万元,为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4万元;先后参与扶贫帮困、“三万”帮扶、抗洪抗旱救灾帮扶、新农村建设、农村“洁万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退伍军人关爱基金等捐助资金500余万元。他还将市委、市政府奖励给他本人的“特别贡献企业家”奖金捐献出来,先期捐建敬老院,后期资助贫困学生求学,为莘莘学子圆梦;在兴建的350mwp荒山光伏电站项目中,吸收了158名项目驻地贫困人口进站务工,为扶贫对象持久受益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今年,通过劳务派遣,招收新疆贫困地区技校生就业100余人次,并施以人文关怀,体现了“齐星”大家庭的温暖。
  35年如一日,徐德不忘初心,为“齐星”和社会事业发展奉献出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的赤胆与忠诚。2009年,徐德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2018年,徐德荣获“致敬四十年、奋进新时代”随州典型代表人物称号。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具“大智慧”的企业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