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山
年仅六岁的儿子又向我发难了。
“爸爸,花瓶里的花儿怎样才能不落呢?”“爸爸,水怎么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呢?”“爸爸,我怎么不长翅膀呢?”“爸爸,我把鱼儿种在地里能长出小鱼儿吗?”……
我,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幼小的年纪竟有这么多新奇的想法,这是孩子强烈求知的外现,千万不能视为“异端”或因为解释不清、忙等原因给一声“棒喝”,应该关注并引导他去探求。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好奇心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对孩子而言,兴趣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强烈而广泛的好奇心。它使孩子的心理活动高度集中,紧紧地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这对于他们获得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好奇心是孩子求知的原始动力,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范围狭窄,知识经验有限,因而世间万事万物对他们都有着强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对于周围的一切事物,他们都会感到那么的奇特和不可思议。随之而来的便会问出千万个为什么。呈现的某些言行举止,往往会带着童稚,甚至有几分可爱的“傻气”。众所周知,发明家爱迪生小时侯看到母鸡孵出小鸡的过程后,非常惊奇,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竟然会整天伏在鸡蛋上看能否孵出小鸡来,在这看似幼稚可笑的行为中,蕴藏着可贵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这为他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打下了基础。
孩子有了好奇心,便会去尝试。尝试是孩子好奇心的外现。表现为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跃跃欲试要去看、听、嗅、尝、摸,有时还会做出惊人之举。如用嘴尝任何东西,用手抓红红的火,到池塘边捉青蛙,在鱼塘里捉鱼,给大人们添了不少麻烦。可这正是尝试,尝试正是孩子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在尝试中,他们思维积极活跃。同时,他们会积累各种事物的直接经验,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作为教育者,应多鼓励孩子去尝试,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用孩子的心态去看待世界。这样就可以追寻孩子们心灵思索的轨迹,去捕捉每一次好奇心中闪烁的智慧之花,切不可用自己的各种习惯和规则去约束孩子的思想。对孩子提出的想法,要正确引导给予鼓励和赞颂,珍惜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敢想敢干,善于开动脑筋,动口、动手,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使其好奇心逐步由不切实际到切合实际,由对表面现象的好奇到事物内部本质规律的好奇,从而在孩子的心田播下求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