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农业抗灾减灾适用技术(摘选)
作者:照蛋、移盘等
  [编者按]元月以来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在抗灾减灾和灾后重建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农民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筛选汇编了一批适合我省农业抗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适用技术,内容包括蔬菜、油菜、柑橘、茶麻、食用菌、小麦、花卉、畜禽和水产等九个方面25项技术,并于2月17日公开发布。本报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从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hubei.gov.cn)和湖北农技110信息网站(http://www.hb110.org.cn)上摘要下载了部分有关内容予以选登,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灾后快速恢复蔬菜生产技术
    ①芽苗菜生产。芽苗菜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缓解灾区蔬菜供需矛盾。可利用大棚、日光温室及空闲民房,大力生产豌豆、绿豆、黄豆、萝卜、荞麦芽等芽苗菜。
    ②抢播下茬蔬菜。在灾情较轻,气温和地温较高的灾后要迅速抢播一茬大棚普通白菜、大白菜、青蒜苗、香菜、生菜、苋菜等速生菜,争取早春上市。要抓紧时间利用大棚、温室电热线温床等快速育苗,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集约化育苗,缩短苗期,争取尽快补种。
  减轻蔬菜冰雪灾害技术
    ①露地蔬菜管理。要加强对菠菜、普通白菜、莴苣、小白菜、菜薹等露地蔬菜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水,天晴后及时中耕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及时采收上市。露地栽培的茄果类蔬菜秧苗冻死后,要在灾后抓紧时间采用大棚或日光温室电热线温床快速育苗,有条件的地方要集约化育苗,缩短苗期,争取尽快补种。
    ②大棚蔬菜管理。及时清扫蔬菜大棚的积雪,防止大棚倒塌,对倒塌大棚要及时进行修复,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在大棚四周要清沟排水;大棚内增设小拱棚,晚间多层覆盖防寒保温,日间揭去覆盖物增加光照;阴雨(雪)后陡晴要注意适当遮荫逐渐增加光照;控制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引发病害;晴天加大放风,阴天也要在温度较高的时段适当防风,控湿防病;选用烟剂或粉尘剂防治病虫害。棚内蔬菜冻死的地区,可在灾后抢播一茬普通白菜、小白菜、香菜、生菜、苋菜、水萝卜等速生菜,争取在3-4月上市;及时采取快速育苗的方法,培育瓜类、豆类等喜温蔬菜以及西甜瓜秧苗,争取3月中下旬定植。
    ③蔬菜育苗管理。大棚育苗要增设白炽灯、火炉或电炉等增温保苗;小棚育苗,应覆盖草苫(帘),为防止草苫(帘)被雨(雪)打湿降低保温效果,还应加盖防雨膜。小棚不宜用烟剂防治病虫害。
    冬季栽培食用菌防寒防冻措施
    ①清除冰雪,开沟排水。及时清除菇棚(房)顶部及周围蓄积的冰雪,防止菇棚(房)倒塌。在菇棚(房)四周开挖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避免雨水、雪水对菇料的侵袭。
    ②立即停止喷水,尽量保持料面干爽。因低温时食用菌菌丝体都进入冬眠状态,喷水容易死亡。
    ③加强菇棚(房)保温管理。可以在大棚内扣小拱棚;棚外加盖薄膜、草帘等覆盖物等保温除湿。棚内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围裙,以减少底部的冷空气侵袭;堵塞缝隙,尽量减少缝隙散热;在大棚北面用作物秸秆堆成防风障,挡风防寒;减少进出菇房的次数,这样可使菇棚(房)内比外界的温度高3-5℃,基本可以保证维持菌丝的活性。
    ④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向料面喷水,恢复日常管理。
  生猪抗寒饲养技术
    ①加强防寒保暖。母猪的产房和仔猪保育舍是防寒保暖重点。封闭式猪舍要利用塑料薄膜、泡沫板、旧包装袋等材料封闭北侧窗户,防止寒风进入猪舍;南侧的窗户也要封闭,但要留出一些通风孔;敞开式的猪舍可用塑料薄膜将敞开部分封闭,特别是猪舍的北侧必须封闭。白天有太阳时要适当打开南侧窗户通风。
    ②为乳仔猪提供额外热源。通过生煤炉取暖(但要有烟囱)、吊远红外线灯等方式为刚出生的乳猪和刚断奶的仔猪提供额外热源。
    ③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在大雪和严寒条件下,猪需要的能量和饲料量大幅增加。严寒天气怀孕母猪每头每天增加1公斤饲料,其它生猪(仔猪、肥猪、泌乳母猪)不要限制采食量,应敞开饲喂。也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0-15%玉米、小麦、糙米等能量饲料。
    ④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加强乳仔猪的管理,重点是防止冻僵、冻死乳仔猪,让乳猪吃好初乳,加强乳猪的补料;加强猪舍粪尿的清除工作,不能让猪粪尿存留在猪舍内,控制有害气体的浓度,不要超标。
    ⑤作好防疫工作。在严寒的季节,某些病毒性疾病爆发的可能性增加。养猪场要加强免疫接种工作。要强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同时,加强消毒和隔离工作,严防传染病进入猪场。
  猪舍塑料大棚保温技术
    ①在生长猪舍南侧阳栏上方用竹条或钢筋编成骨架,并加以固定。
    ②覆盖单层或双层塑料布,即可达到保温、透光目的。
    ③塑料大棚吸收阳光,使舍内维持相对较高的温度,达到保温效果。该技术成本低,易操作,易推广,节能环保。
  牛羊抗寒饲养技术
    ①整修栏舍防寒保暖。圈舍的窗户要用塑料薄膜封闭,堵塞漏洞,防止贼风;窗户的玻璃应擦干净,以利采光;加盖避风板。犊牛、羊羔及分娩牛羊可在圈舍内生火取暖,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安装红外取暖灯。
    ②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孕畜饲养不当,易导致怀孕母畜流产,甚至母仔双亡。要提高精饲料的供给量,母牛每日要补喂1—2千克精料,羊的精料供给量应提高20%,同时可多喂青贮料、胡萝卜等多汁饲料,有条件的农户可喂给混合精料,并适当添加一些骨粉和食盐。
    ③饲喂热粥料和热水。精料最好制成38℃左右的热粥饲喂,这样不仅适口性好且易消化,可增强机体的抗寒力。同时要保持充足、温度适宜的饮水,水的温度在37℃为宜。
    ④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勤垫草、勤换草、勤打扫、勤除粪;保持适中的饲养密度,保持空气流畅。
    ⑤适当运动和刷拭牛体。在天气晴朗时,把牛放出晒太阳,同时要刷拭牛体,这样,既可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牛的血液循环,提高抗寒御冷能力。
    肉鸡养殖低温减灾实用技术
    ①加固鸡舍,及时扫除屋顶积雪,防止鸡舍坍塌,避免更大的人畜伤害。
    ②加强保温措施,尤其是局部保温,如雏鸡阶段增加保温灯或煤炉等,防止鸡扎堆出现压死现象;尽量减少肉鸡成鸡阶段室外运动量;种鸡加强密封措施,同时注意适量通风、防火安全。
    ③肉鸡加厚垫料,特别要保持垫料干燥。
    ④适时免疫,密切监测抗体水平和鸡群动态,有效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新城疫等冬季常发病的发生。
    ⑤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做好圈舍周围消毒卫生,防止细菌、病毒等侵入。
    ⑥调整日粮营养水平。由于天气寒冷,鸡只基础代谢大量增加,因此对于种鸡和未到上市日龄的肉鸡提高其日粮营养浓度和增加喂料量。对已到上市日龄肉鸡则适当调低日粮营养浓度,以满足基础代谢为主要目的,尽量降低损失。
    ⑦饮水或饲料中补充多维、电解质等保健、抗应激药物。
  寒冷条件下鸡、鸭场管理技术
    ①根据鸡、鸭正常生产所需的最低温度及光照、有害气体等环境条件要求,通过对鸡、鸭舍及鸡、鸭群的有效管理,借助鸡、鸭自身释放的热能保持鸡、鸭舍的温度。
    ②通过调整饲养密度、加强粪污清扫、中午(高气温)通风等措施防止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③借助人工补充光照等技术措施防止光照不足对鸡、鸭产蛋的影响。
    寒冷条件下孵化场操作技术
    ①通过密闭孵化车间(保温)、借助电、煤等能源为孵化车间加温及加强孵化车间通风管理等措施,提高或保持出雏室温度、维持孵化环境条件,防止已出壳雏禽冻死。
    ②通过提高孵化室温度、增加孵化(出雏)机辅助供热设备等措施维持孵化(出雏)机温度稳定,减少因寒冷造成的孵化(出雏)机温度不稳定引起的孵化率下降。
    ③调整孵化操作(照蛋、移盘等)时间,避免胚蛋冷刺激,减少寒冷天气对孵化生产的影响。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业抗灾减灾适用技术(摘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科技前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