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应急管理 构建和谐随州
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付诸实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纳入依法管理轨道。我们要以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切实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力度,加快提升全市应急管理水平,为构建和谐随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应急管理是构建和谐随州的迫切需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最起码的底限要求,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就必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市政府相继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基本建立了市级应急预案体系,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妥善处置了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全市应急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得到不断加强。但目前我市公共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还存在不少危及社会公众安全的现实威胁和潜在隐患。随州是湖北省五个重点地震监测地区之一,局部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性较大;随州还是全省水库最多、突发山洪灾害频繁的地区,特别是境内不少中小型病险水库尚未整治;一些工矿企业和建筑施工单位安保设施简陋,安全监管薄弱,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只有加快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防控各类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隐患,才能为构建和谐随州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应急管理必须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依法实施应急救援。实施应急救援活动,必须坚持三项原则:一是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权益的原则。发生突发事件时,采取非常处置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但决不能因为情况紧急,而忽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要把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权益贯穿到应对突发事件的始终。二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重心前移,着力抓好预测预警、风险监控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做到防患未燃,有备无患。三是应急活动必须按程序进行并接受监督的原则。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和结束应急状态,都要按规定的程序报批,按规定的权限运作,不能自作主张,自行其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项报告。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要通过认真执行上述规定,确保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更加规范和透明。 依法履行应急职责。各有关部门都要依照法律规定,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着重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健全和落实突发事件监测制度。抓紧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和监测项目,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进行不间断地跟踪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向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通过加强监测预警,确保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心中有数,应对有方。二是抓好应急队伍建设。加快组建以市内驻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和预备役民兵为骨干,以各行业专兼职应急人员为主体,以应急志愿者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各级专项应急指挥部要有计划地组织应急人员训练,并将应急救援人员分类造册,确保应对突发事件时调得出、用得上。三是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市直各承担专项应急职责的部门要按照上述规定,逐步配备必需的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资,并将其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登记造册后报市应急办,以便应急抢险时统一调用。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了8条“红线”,凡是出现了这8个方面行为的,要对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三、加强应急管理重在抓好落实。抓紧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目前,市级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要尽快启动城区办事处、乡镇、社区和行政村的预案编制工作,全面编制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供水、供电、供气等民生工程,大型文体、会展等重大活动的应急预案。已编制完成的应急预案要有计划地组织演练,通过演练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预案,不断提高预案的操作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抓紧健全应急管理机构。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加快区(市)和市直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尽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网络。引导和督促各类企业特别是矿山、建筑、危化行业的企业,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内设机构,切实把应急管理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抓紧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指挥平台是开展应急管理的依托,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是当前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要在加快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各区(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并尽快实现市应急指挥中心与各区 (市)和市级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的互联互通,以便及时高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活动。 (作者系市政府办副秘书长) □ 康仲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