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从我做起建设和谐机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对于我们每一名机关干部参与和谐机关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刻苦学习,掌握建设和谐机关的过硬本领 有了知识,才能干好工作。一个人的知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不论职务多高,年龄多大,不努力学习新知识,充实新思想,就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谈不上用知识建设和谐机关。从检察机关近几年的干部调整和轮岗情况看,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游刃有余,而有的同志与之相比就有明显的差距,这就是学习与不学习的结果。现在,我们机关的办公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每个科室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但有多少人用来学习和处理公文呢?还有些同志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耗在打麻将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理论、新知识层出不穷,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有些机关干部可能随着职位的提升,工作量的增大,空闲时间少,挤不出时间学习;有些干部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愿学习;还有些年轻干部热衷于各种应酬,静不下心来学习,即使坐下来,也只求一知半解,装装样子,撑撑门面,并不具有真才实学。所有这些,对于一个机关干部都是有害的。我们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在机关内大兴学习之风。用学习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知识和办事能力。 二、开展批评,树立建设和谐机关的良好风气 机关风气是群众评价机关好坏的重要尺度,也是决定机关是否和谐的关键因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化解机关矛盾、人与人之间矛盾最有效的途径。如果看见机关内的干部有问题不提醒、不帮助,发现下级犯错误不批评、不纠正,遇到歪风邪气不斗争、不制止,怕得罪人,就是严重失职,机关作风就永远好不起来。当然,开展批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都要从讲和谐、讲团结、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愿望出发,与人为善,帮之以诚,这样批评他人才容易接受。批评中如果掺杂个人的恩怨,那批评就变味了,不但达不到批评的效果,反而会伤害同志的感情。开展批评的同志,要做到心胸坦荡、心底无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工作和事业负责;接受批评的同志,要有闻过则喜、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胸怀,要有感谢批评的勇气。只有及时扫除工作和思想上的灰尘,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才能做到以正气促和谐,以和谐促工作。 三、心理平衡,保持建设和谐机关的良好心态 建设和谐机关,干部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吸取教训并从中爬起来,不因挫折而气馁,将来就一定会成功;当遇到工作顺利或提拔重用,获得表彰奖励的时候,不沾沾自喜,趾高气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一些机关极少数同志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工作可以没有得到重用,怨天尤人。争荣誉,想进步,这是好事,也很正常。但要调整心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埋怨领导,更不要埋怨群众不投票。 四、胸襟坦荡,处理好建设和谐机关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机关内同事之间坦诚相待、相互信任是创建和谐机关的基础。因而每个机关工作人员都应把构建真诚友爱,感情融洽的人际关系作为锤炼自身修养,构建和谐机关,提高履职水平的首要环节。 一是要彼此包容。基于个人性格不同,岗位不同,同事之间有的关系亲一些,有的关系疏一些,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对此,每个机关干部要学会理性思考和换位思考,不能因观点不同而打击同事,也不能因别人的曲意奉承而丧失原则。做到在分歧面前,求大同存小异;在功利面前,先他人后自己;在责任面前少邀功多揽过。以大襟怀、大度量、大智慧来处理工作上、生活上同志间产生的矛盾和摩擦。二要相互补台。机关工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科室之间、干部之间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充、良性互动的格局,使机关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各科室工作都能正常运转。三要学会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比开会更重要。机关分工细密,机关干部各管一摊,平时 “工作见面多,思想见面少”,作为朝夕相处、合作共事的单位人,只有做到经常沟通才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有效办法,也是密切感情的基础。当然沟通需要勇气和艺术。通过沟通可以使大家彼此之间交流思想,增加了解,增进团结,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和谐氛围。 (作者系广水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 万钢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