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 读 提 示
吉祥寺村位于曾都区三里岗镇东南部,离镇区1公里,333省道周新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下设5个村民小组,居民户659户,人口2369人,党员70人,其中预备党员3人。村两委会干部5人,分别担任5个小组组长。全村版土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29亩,水田面积2936亩,旱地面积93亩,山场林地面积1.3万亩。2006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2310万元,人均纯收4301元。2007年3月,随州市委、曾都区委将三里岗镇吉祥寺村确定为全市、全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并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在曾都区生态能源局的大力支持下,吉祥寺村干部群众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目前,该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本标准积极开展工作,各项建设按照发展规划正在稳步推进。
沼气
特刊
随 州 市 能 源 办曾都区生态能源局随州日报·鄂北都市
主办承办协办
“沼气,咱的液化气”
——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发展农村新能源纪事
本报记者 王 松
19日上午,记者来到曾都区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只见村里房前屋后果树成荫,家家户户干净如洗,好一派新农村景象。
中午时分,吉祥寺三组村民汪福军正在家里忙着张罗午饭,记者来到他家厨房,只见窗明几净,分外清洁,汪福军指着液化气灶里熊熊燃烧的火苗笑着对记者说,“以前农村里烧火做饭都是烧柴,既不方便又不卫生,更重要的是封山育林后,能烧的柴越来越少。打用上沼气以后,开关一打,火就着了,满屋子的烟也没了,木柴还可以省下去做袋料,真的是方便、卫生又省钱,我们都高兴,咱农村也用上城里的液化气了。”
三组村民汪保国也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家沼气池的建成,他只花了少量的资金,全靠国家的政策扶持。通过修建沼气池,家里的厕所厨房也进行了改造,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美化,不再像以前那样脏乱差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实施沼气工程,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村里的巷道、空地处处干干净净。村民告诉记者说,这要归功于沼气工程的建设。农户在建沼气池的同时,结合改栏、改厕、改灶、改水、改路,使得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散养的猪牛现在圈养起来了,那些随处可见的禽畜粪便都进了沼气池,脏、乱、差的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据了解,目前吉祥寺全村已有近80%的户通了沼气,当地农民用沼气烧饭,沼气液养猪,沼气粪肥果,可谓一箭三雕。一般农户修一个沼气需投资1400元左右,每个沼气分两口沼气池,修筑简便。农家肥经过发酵后,产生的沼气用橡皮管导入液化气灶,可用于烧饭,沼气火焰不亚于液化气,而且气源充足,还可用来照明。发酵后经澄清形成的沼气液,可用来养猪,营养十分丰富,家猪喜食,且食后嗜睡,利于长膘。而沉淀下来的沼气粪也可用来肥果,肥效可提高一倍。由于效益明显,吉祥寺村经过示范户引路,村民们纷纷修起沼气,热情很高,他们说:“修一个沼气,国家补贴了大部分资金,自己只需要贴一点钱就能用上这么干净卫生的能源,何乐而不为呢?”
曾都区生态能源局局长刘军堂对记者说:“曾都区农村沼气建设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富民工程。根据国家国债资金项目的要求,农村沼气应集中连片发展,项目村的入户率不低于50%,每个农户建设一个沼气池,并实现一池三改(即改建猪舍、厕所、厨房)。该项目实施后,人畜粪便将全部得到有效处理,开展综合利用。沼液喷洒农作物可以防治蚜虫、青虫等害虫,并可以喂猪;沼渣作为优质速效有机肥料可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他说,由于沼气池利用的原料是畜禽粪便、粮食秸秆、杂草等农业废弃物,也进一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从而减少蚊蝇滋生和病菌传播,使农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农村城镇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真正体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村小康建设目标。可以说,发展农村沼气是势在必行,有百利而无一害。
沼气带给农户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其中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小视的,吉祥寺村二组村民邓卓军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建一口的沼气池约需投资1400元左右,利用这口沼气池农户每年可节省燃料和电费600—700元,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节支200—300元,养畜增效500—600元,种植增效200元,一口沼气池年直接效益1500元左右。如果把沼气建设与无公害大棚蔬菜、水果等高产值作物生产结合起来,带来的效益会更大。
就像吉祥寺村村委会主任张德贵说的那样,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吉祥寺村大力发展沼气这一民心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可持续发展。
市委书记马清明(右二)到吉祥寺村察看农村沼气建设。 曾都区区长杨增(中)能到吉祥寺村调研。用上沼气的农家厨房,窗明几净。
环境优美的吉祥山庄。
小资料
发展沼气的好处
◎ 提供优质生活燃料,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一个4-5口之家的农户,每天需要沼气2-3立方米。建立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所生产的沼气就可满足一日三餐的生活燃料。在发酵原料充足、管理正常的情况下,沼气池全年运转使用,一般可达半年一日三餐,半年二餐或一餐。
◎ 提供优质燃料,促进“两优一高”农业发展
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青杂草等原料,经过沼气发酵,不仅生产清洁、方便的能源沼气,而且发酵后的沼液和沼气池沉渣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长期使用沼气肥,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既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又能改良土壤、培育土壤肥力,为“双优一高”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
1、除害灭病,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后,寄生虫卵和病菌基本得到了消灭。预防和减少了农村疾病,农村卫生面貌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2、沼气燃烧可减少烟雾对大气的污染。
◎ 有利于庭院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通过沼气这个纽带,把庭院养殖、种植、加工连结起来,不同的农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安排庭院经济项目,益农则农,益工则工,益果则果,益畜则畜,益禽则禽,益鱼则鱼,因户制宜的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将不同的庭院经济与沼气建设相结合,多层次的循环利用,获得能源、经济和环境效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 有利于物质及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中,除含有能量外,还含有脂肪、粗蛋白以及氮、磷、钾等矿物质养分和有机质。沼气发酵后,能量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其它三类物质也得到充分利用,使生态农业系统中各组成部分联系起来,加速了系统内的物质流动,起到了实现生态农业系统良性循环的纽带作用,加速了物质能量的转换,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