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价 房价 油价
——博鳌亚洲论坛高端人士把脉三大价格走势
近两周来的“全球米贵”使物价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而与此相关联的油价、房价也一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12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尤其是中国的粮价、房价和油价的走势。 粮价:增加供给有望趋稳 对于今后的粮价走势,专家预测,随着价格刺激下的供应增加以及需求趋稳,从中期来看价格一边与市场联动,一边逐步趋于稳定,目前的供求紧张局面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2015年国际粮食名义价格将逐步下降至2007年初的水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斯金说,物价尤其是粮价过快上涨,短期内会对贫困人口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需要对他们提供补贴。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对能源、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会促使全球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受次贷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两相作用,全球范围内短期会出现通货膨胀,但不会太严重。 为抑制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政府则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等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房价:不确定性增加 参加年会 “对话房地产”的学界、商界对话嘉宾认为:只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城镇化进程继续进行、银行利率继续为负,商品房价格的下行空间就不大;随着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针对中低收入者住房的推出,商品房作为一种投资资产,其价格波动并不会太多影响全社会 “居者有其屋”的实现。受以上因素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房价不确定性增加,但总体来看逐步趋于理性。 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认为,在需求刚性不变的前提下,“不确定”“开发商缺钱”成为2008年国内房市的关键词。2008年国内房市不确定性在于,美国次贷危机会不会引起中国金融业的信用危机;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不会使大量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国家会不会出台新的专门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 油价:涨幅有限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欧佩克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结算货币,从此,美元的动向和石油市场的波动密不可分。美联储每次降息均引起国际油价均应声上涨,美元的不断贬值成为油价的重要推手。 瑞士银行中国区主席李一认为,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尽管新的货币体系不可能在短期形成,但长期来看石油支付货币的多元化有利于稳定油价。 伊朗副外长莫森·塔雷伊表示,2015年以后,中东地方能源的产量会受到限制。“我们应该接受这样一个重要事实,就是核能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能源”。 “事实上石油生产国也不希望油价太高,否则替代能源的发展会影响全球的石油需求。他们可以根据油价随时调整产量。”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说。 北京时间4月11日,国际能源署调降了对2007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预期,降幅为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原因是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减缓正在削减发达国家的原油消费。李一认为,IEA报告暗示原油价格有可能从每桶110美元以上的高点回落,但同时指出价格不太可能进一步下跌,原因是中国、印度及其他迅速成长的新兴市场的能源消费增长仍将保持强劲。新华社记者 任 芳 张文娟 郑玮娜 王英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