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4月13日电 近来国际市场上粮价大幅攀升,并在一些国家引发粮食供应短缺的担忧。粮食作为一种基础性消费品,其价格上涨引起各方关注。
国际粮价自2002年开始上涨,但近年来涨势明显加快。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
目前,各方普遍认为,自然灾害导致产量下降、世界粮食需求增加、市场投机活动、油价上涨和生物燃料产业争夺粮食资源等,是推动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日前指出,自2007年8月份以来,国际粮价上涨更加迅猛。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市场混乱,大量投机资金流入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从这个角度讲,粮价上涨同原油、黄金和其他大宗产品价格走高一样,背后都有美国次贷危机的间接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油价飙升和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也是推高粮价的重要因素。油价居高不下不仅推高了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而且导致运输等农业综合成本上升。而生物燃料则是直接消耗玉米等粮食,也是粮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粮食供应短缺问题已引起全球众多国家的担忧。在亚洲,泰国、越南和印度等大米生产国正减少或限制大米出口,以平抑国内米价,确保供应。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则提出了多项旨在增加大米产量的措施。
图:四月二日,菲律宾马尼拉,一对无家可归的母子。全球约有八点五亿人缺乏足够粮食,饥饿仍是当今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