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茶人周国启
位于鄂豫两省交界桐柏山脉的曾都区草店镇车云山,崇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土地肥沃,为制作独特的车云茶提供了天然资源。这里有位视茶如命,与茶相伴几十年的茶农专家周国启。3月10日,记者踏着绵绵春雨走访了他。 一 出随州城驱车90多公里,经过蜿蜒起伏的山路,便来到绮丽诱人、春意盎然的车云山茶厂。周国启满面春风的迎了上来。他年过花甲,精神饱满,谈笑风生,待人热情。他给记者泡了一杯车云茶,我们边品茶边沿着推平的山脊路聊了起来。 “我生在车云山,长在车云山,全家五代人种茶为生。我是老三届高中毕业,1984年入党,当了21年车云山学校校长。谁不说咱家乡好,车云山养育了我,我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情……”老周滔滔不绝介绍道。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杯清水一片情。周国启说:“我爱车云山,更爱车云山茶。打小就有一种梦想:将车云山茶打响全国,名扬天下。” 早在1990年,周国启走出大山,开辟走向市场之路。他先后在殷店镇开设了“车云山茶叶经销店”,在随州城区个体经营“五眼桥茶叶经销店”。多年市场闯荡,使他在对茶叶生产了如指掌的基础上,又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经营经验。 然而,车云山茶场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从1997年开始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草店镇领导和村干部多次找到我,说我是车云山茶厂厂长的最佳人选。我考虑再三,与家人商量,于2000年春毅然与村签订了承包车云山茶厂的合同,走马上任当厂长。”老周介绍说。 周国启善经营、懂管理,求真务实抓销售,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带领茶厂员工,一举扭亏为盈,超额完成了三年的承包合同任务。 二 我们行走在云雾缭绕的山道上,车云山满园春色让人陶醉,四周茶叶清香扑面而来,只见山间茶园身着红、绿衣的采茶姑娘,似仙女下凡,似玉蝶翩翩起舞,用她们纤细灵巧的双手,将一朵朵,一芽芽的嫩叶采摘装入茶篓。 周国启边走边说:“车云山茶厂有3000亩茶园,120多户,400多人。车云山茶采摘是基础,制作是关键,销售有学问。” “只有强管理,上工艺,才能迅速打开市场销路。”老周深思熟虑谋划。他勇于创新,从体制改革入手,于2005年1月,将车云山茶厂注册成立了 “随州市车云山茶业有限公司”并任经理。 他高兴地说:“公司成立两年多来,茶叶质量提高了,管理严密了,经营搞活了,效益显著提高”。 “信阳毛尖,年产值上亿元,我们相比差距还很大。我有两儿两女,都是茶叶生产经营行家能手。子承父业,自然规律,2006年,我变更公司法人,由小儿子周恩忠出任公司经理”。 年轻有为,头脑机灵的小周任经理后,大刀阔斧搞改革,开拓进取闯市场,并于2007年6月在工商部门注册了“鄂豫峰牌车云山系列茶”,促进了茶业公司的蓬勃发展。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今年开春,周恩忠集思广益,进一步扩大茶业公司规模,完善产供销一条龙的茶叶生产体系,实行公司+农户的松散管理,又迎来了车云山茶业十分喜人的景象。 三 车云山海拔800米,云雾高山有好茶。漫步在车云山主峰千佛塔附近,老周指着四周的茶园兴奋的说:“这里茶史最长,茶质最好,车云山的极品茶产于此地”。 谈到茶史,周国启侃侃而谈:“车云山茶叶始创于唐,发展于清,兴于十九世纪中叶,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茶界称为极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饱览车云山,使我这个曾经种过茶的 知青,悟出车云山堪称名茶的 奥妙:车云山独特的自然环境, 滋润了肥壮柔嫩的茶芽,加上 精湛的工艺制作,使车云山茶 外形细、圆、光、直、色泽翠绿、 滋味浓醇、汤色明亮、味道鲜 爽。 伴着喜悦的心情,老周爽快的说:“我们车云山的茶,茶质好,品质好,它有三不变优点:24小时内汤色不变,沏茶后坐车摇荡汤色不变,干茶密封好第二年汤色不变。当年苏联专家品尝车云山茶后称赞说,“汤清叶绿,香高味浓。” 我们聊茶品茶,享受着车云山的茶文化。周国启十分感慨的说:“我每天宁舍一顿饭,不舍车云茶;我无能走到天涯海角,都要讲车云茶;车云山必须以茶为媒,将它建成旅游式的绿色家园。” 漫漫人生路,倾系绿茶情。满头银发,历尽沧桑的周国启心系车云山,情系车云茶,做大做强车云山茶业,将是他和车云山人终生的追求。 伫立在春光明媚的车云山顶,我们已感觉到 “车云山茶业的春天”正向人们走来! 赵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