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春耕农忙时“懒汉”种田成时尚
南郊农民兴起免耕热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张明学报道:去年尝到甜头的曾都区南郊茶庵社区居委会农民,今年不但扩大了中稻免耕抛秧面积,而且又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麦(油)套稻、免耕棉等技术,免耕栽培技术已真正被当地农民接受并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中。 目前又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本报曾多次报道的曾都区南郊茶庵去年示范推广中稻免耕抛秧技术喜获成功后,当地农民们又在如何准备春播生产呢?4月上旬,笔者再次走进南郊茶庵时看到,连片秧田底已整理成沟厢式,原先被农民所喜爱、熟悉的两段秧正在被旱育秧所取代。正在耖田整理苗床的13组农民王焕举老汉高兴地告诉我们说:去年他在农技员的劝说指导下,试着拿出1.5亩责任田免耕抛秧,省工节本两三百元。今年他主动把7.5亩责任田全部采用免耕抛秧技术。 曾都区农业局的统计也表明,去年南郊茶庵500亩连片免耕抛秧没有一户育秧失败,没有一户稻谷倒伏,没有一户减产减收。农民亩平增产稻谷25公斤,亩平增加纯收入180多元。在原先农民没有使用旱育秧和苗床位置不太理想地区,全部大面积示范成功,表明免耕抛秧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都非常好,值得大力推广。 据南郊农技服务中心主任汪少军介绍,像王焕举老汉这样,开始推广时犹豫不决、今年主动积极要求示范种植的农民大有人在。说起免耕抛秧的好处,当地示范种植或看到免耕抛秧的农民纷纷称道:“这项技术真好!”、“年老了还学到一手好技术”,“种田不相信科学不行啊,没想到‘懒汉’还能成英雄”。南郊办事处今年又因势利导,把免耕抛秧列为“一号技术”推广,成立了领导专班,并建立严格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技术指导到位和示范成功。全办事处累计推广免耕抛秧面积5000亩以上,明年还将大面积推广。 农业专家总结认为,目前在我市大范围推广免耕栽培技术的优势很明显:一是容易成功。免耕抛秧采用旱育保姆育出的秧苗素质十分好,低位分蘖多,抛秧时秧苗根部有泥球和田间有水,且不受堰塘、水库等水源限制,对田块环境条件适应性十分强;二是容易推广。1亩免耕田、免栽秧费150元左右,人们站着抛秧,每人每天可抛撒4-6亩大田,省工省力又节本,降低了劳动强度,适合农村老人、妇女操作,深受农民欢迎;三是容易操作。免耕抛秧是配套集成技术,育秧苗床管理更加简单易行,实际应用性更强,现已将繁杂的技术简单化、高新技术“傻瓜”化,农民易学易懂易掌握;四是容易增产。抛秧稻易抛足基本苗,大田密度合理,稻苗叶鞘角度开张大,光能利用率高,亩有效穗多,易稳产和高产。 因此,农业专家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要尽快转变只有精耕细作才能高产的观念,更新生产理念,大胆尝试免耕抛秧等轻简技术,让这省工、节本、增效的适用技术更早惠及更多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