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油)套稻栽培技术规程
麦(油)套稻技术是指在小麦灌浆中后期或油菜结角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到麦田地表,麦(油)稻共生,收割时留茬20-30厘米,秸秆就地还田或埋入厢沟内自然腐蚀还田的一种种稻技术。它既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增产潜力,又可省工、节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缓解农忙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是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简化增效栽培技术。 麦(油)套稻技术的推广应用,把传统意义上的“双抢”变为“单忙”,是种植制度的一次革命。曾都区于2005年引进该技术,据试验示范,一般一个农民每天可撒播8亩左右大田,工效比手插秧提高10倍,亩节省秧田底和省去育秧费50元,节省耕整费50元,节省栽插费50-60元,正确使用麦(油)套稻技术,中稻产量与常规种植持平或略增,合计节本增收160元以上。 一、前茬要求 1、田块要求。选择田面平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地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田块进行麦(油)套稻栽培,以确保稻苗稳健生长。鼠害发生较重和恶性杂草多的田块不宜推广该技术。 2、沟厢配套。厢沟、腰沟、转沟配套,确保能灌能排。厢宽一般为2.5-3米,力求厢宽一致。 3、防除杂草。杂草防除是麦套稻技术成败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麦田化除禁止使用“麦草宁”等绿磺隆、甲磺隆系列除草剂,油菜田化除禁用胺苯磺隆系列除草剂,避免对麦套稻苗造成损伤。 二、水稻套播作业要点 1、品种。水稻宜选用大中穗型较早熟品种,小麦宜选用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春性品种),便于早腾茬。 2、播期。我市小麦茬播期为4月25-30日,油菜茬播种期为4月20-25日,麦(油)稻共生期控制在25天。 3、播种量。杂交稻在选好种子保证发芽率的前提下,每亩播种量1.5—2公斤为宜。 4、浸种要求。一般提前三天浸种,日浸夜露,确保播种时80%左右种子破胸露白无根芽。 5、播种程序。及早备足每亩15公斤过筛细土——播前一天备好种子堆量二分之一的粘稠泥——播种时先将稠泥与破胸稻种拌和——用旱育保姆包衣种子 (1包拌种1.5公斤)——加入干细土揉成颗粒状——筛去多余细土——专人按厢称种均匀撒播,田头地角适当增加播量,作为备用苗。 6、速灌速排。务必做到播后当天傍晚田间速灌,直到淹没高墩;速排,确保第二天日出前田间厢面无积水 (晴天易排田块可保留沟水)。播后三天发现田面发白干燥的田块,可于傍晚补水湿润一次。要求播种3-4天后出苗率达到80%。遇持续高温干旱特殊年景,发现套播稻苗中午卷叶的,最迟可在前茬收割7天前傍晚再次沟灌速排,既有利于保苗,也有利于防止小麦高温逼熟,增加千粒重。 三、前茬收割及让茬后管理 1、前茬收割。可以应用现有任何收割机械,但最好用久保田收割机。机收时,除田头外,尽量减少机械在套播稻田内的重复碾压。机收留茬高度一般为20-30厘米。脱粒后的秸秆立即、就地、均匀、散铺地面(注意避免秸秆盖在高茬上遮光),机收时麦秸切碎散铺最佳。 2、机收后当天、最迟第二天上午,立即灌水湿润5天左右,可有效避免旱死或淹死稻苗。趁湿润及早追施尿素每亩5-7.5公斤。以后由满沟水过渡到薄皮水促分蘖。让茬后10天左右,每亩施配方复合肥25公斤左右。让茬后20-25天左右,田间有水时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分蘖期长期低温阴雨急转高温暴晴时,要节氮增钾,每亩施氯化钾7.5公斤左右。 3、让茬后15-20天封杀化除,用药时期应在套播稻叶龄3叶以上,稻苗开始转色时。一般宜用套播稻专用除草剂“二氯苄”。用药时,根据田块出草情况和草龄大小,每亩50-100克。用药方法与要求:田面湿润——选择晴好天气露水干后——每亩除草剂先与1公斤水稀释,再兑水3桶——以手动喷雾器细喷雾(杂草严重地段需重复)——喷后第二天灌薄水层-保持田面有水3天以上(注意不得淹没稻苗心叶)。化除后7天,对漏喷的少量杂草或半死的大草人工拔除。 4、让茬后15天左右,就近移密补稀。方法是:人工拔取或锹铲带泥带蘖苗,实行抛补(田间保持薄层水)。 5、病虫防治参考植保部门要求,原则上在封杀化除前喷药预防一次虫害。 四、中后期田间管理 1、施肥。对生长量不足的田块或地段追施平衡肥,穗肥重点为促花保蘖。因全量秸秆还田后期腐解可供肥,保花肥要灵活掌握。 2、管水。达穗数苗后分次露田;穗分化阶段间隙灌溉,前水不清,后水不进;打“破口药”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成熟前7-10天灌好最后一次水。该栽培方式的典型特征是后期根系活力强、绿色叶片多,适宜养老稻夺高产并提高米质。 3、病虫防治。在病虫防治上与大田中稻防治一致,但因成熟期推迟7天左右,应特别注意三代三化螟、四代稻飞虱、稻曲病的防治。(作者系曾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 张明学 陈亮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