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写作,痛并快乐着

  阅读提示
    ●小时候,我的作文和日记经常被当作范文,让我颇为自豪,写得就更有劲了。
    ●那一刻,我彻底地崩溃了:没想到采写纪实特稿这么不容易,我决定放弃。
    ●今生,写作是我的情人,老公和孩子是我生活的全部。
  喜欢写作,始于少年
  A
  采写特稿,困难重重
  B
  倾心写作,有苦有乐
  C
    我出生在随北一个偏僻的山村,五六岁时就喜欢看连环画。那时家境贫穷,没钱买书,只好趁着和父母一起上街赶集的机会,趴在供销社的玻璃柜台上,眼巴巴地瞅着那些小人书。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假称想买,等售货员把书递过来,便如饥似渴飞速浏览,一页一页囫囵吞枣地看完图片后,说:“这本不好,我不喜欢,再换一本给我看看好吗?”“啪”的一声,售货员不耐烦地把又一本书扔在柜台上。我如法炮制,看完后,吞吞吐吐地说:“这本我也看不中。”“没钱就别买!”在售货员的斥责声中,我做贼似的飞快逃跑了。
    读五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杨晟老师订有不少杂志。他的寝室就在我们教室旁边,下课了,我们可以自由地借阅他的杂志。看完后,杨老师会让我们写读后感,再把写得好的念给同学们听。杨老师还让我们天天写日记。我的作文和日记经常被当作范文,让我颇为自豪,写得就更有劲了。后来,写日记时,我不再满足写人记事,开始尝试写起了诗歌。
    后来,随州报、湖北教育报、《青年月报》等报刊陆续发表了我的不少诗歌散文,更增添了我写作的信心,撑起了我的作家梦。
    去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些写特稿的自由撰稿人,有的借此可以年收入一二十万元。于是,我暗自留神,四处搜寻素材,开始挑战自己:别人写的特稿能上杂志,我为什么不能试试?
    机会来了。去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全国瞩目。我通过报纸和网络得知,嫦娥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是湖北浠水人。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吗?可接着,我又犹豫了: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名人,采访他和他家人的记者肯定很多,怎样才能挖掘到与众不同的素材?
    我冥思苦想,又在网上搜索有关岑拯的简介,竟真的找到了一条令我雀跃的消息:岑拯读中学时,因家庭贫困曾经学过理发。我把这一素材迅速报给了《打工》杂志的陈编辑。他觉得我选的角度很好,让我马上采访岑拯的师傅,写一个准名人和普通人平凡、持久而感人的交往,以细节来感人。
    我迅速打开了浠水网站,跟那儿的一个站长联系,找到了岑拯父亲的电话号码。拨通老人的电话,那端传来非常喧哗的声音,只听老人一边和我通话,一边忙着说“你们坐、你们坐。”果然,全国各地记者纷至沓来,老人正忙着招呼客人呢。就这样,我从他那儿顺利找到了岑拯师傅的电话。
    岑拯的师傅杨长飞已经60多岁,任我在电话这端怎么说,他就是听不懂我的话。我只好再次求助于浠水网站站长,请他去采访详细点,回来后,我再从他那了解信息。他热心地说:“我们宣传部的王科长明天就去,我把他电话告诉你,你直接和他联系吧。”
    详细地向王科长提出了我所需的材料后,王科长很爽快的答应帮忙。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拨通电话,却再次失望。王科长说:“实在抱歉。我采访了岑拯的师傅杨长飞,他说不出来什么。人年纪大了,只会说那些不沾边的话。”我的心如掉进了冰窟窿,浑身凉透。
    无奈之下,我只好又拨通杨长飞老人的电话,几十分钟里我只反复对着他说一句话:“请你找个会上网的亲戚好吗?你站在他旁边,我和他用语音通话。”杨长飞老人终于听明白了我的这句话,他答应第二天中午再联系。第二天,他给了我他侄子的电话。我用QQ联系上了,却没想到他那四十多岁的侄子不会打字,而他QQ的语音聊天功能又不能启动。那一刻,我彻底地崩溃了:没想到采写纪实特稿这么不容易,我决定放弃。
    我把想法告诉了陈编辑,他却极力劝我:“岑拯这个月是新闻人物,下个月就不是了,不能错过这个好时机。再说,这个题材我报上去了,老总也认可了,你如果最后弄不出来,我会被骂得很惨的!”
    怎么办呢?左右为难,我呆坐在电脑前,眼泪都快急出来了。老公却在一旁幸灾乐祸:“我们又不缺那几个稿费,你还是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吧。”我不理他,擦掉泪水,绞尽脑汁再想其他办法。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再次联系上了杨长飞的侄子。幸好,这次他的语音聊天功能可以正常使用了。杨长飞老人在旁边讲,他侄子用普通话翻译给我听,终于获得了一些有用的资料。
    离截稿日期只有两天了,我从晚上9点一直写到凌晨5点,终于写出了7000字的初稿,发给编辑,想着终于完事了。
    可是当天上午,我和随州台的几个记者正在乡镇采访,陈编辑的电话又“追”过来了:“老总看了,你的稿子还要修改,快回来上线。”中饭都来不及吃,我就匆匆赶回家,接着修改稿子。再次发给陈编辑后,我便关掉了手机,想安心地睡个大觉。
    可还没完。去年11月2日,我刚醒来,手机一开机就看到留言:“快点上线,按照老总要求把最后几个漏洞补上,稿子就可以通过了。”想到只剩下一步就可以成功了,我赶紧把稿子再次修改了一遍。
    花费了我几天的心血和200多元的电话费,《自豪剃头匠:嫦娥奔月总指挥岑拯是我徒儿》一文,终于在去年第24期《打工》上刊发,6000多字,3100元稿酬。那一刻,我的眼里满是泪水,不知是欢喜还是忧伤。
    经此一役,我更加坚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磨难是最好的老师。从第一次采写特稿的经历,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随后,采写格外顺手。如今,我已经在《打工》、《爱情婚姻家庭》、《家庭生活指南》、《人生与伴侣》、《莫愁》、《女人街》、《时代青年》等不少杂志发表了特稿。
    写特稿,看似有名有利,我也付出了不少代价。我打字慢,有时为给编辑赶稿,一坐就是整日整夜。腰酸腿痛自不必说,眼睛现在见了光就流泪。更让我伤心的是,为写稿,还得罪了我的亲友。
    今年3月8日是我儿子的十岁生日。晚上我正在给客人斟酒,接到了《打工》另一编辑的电话。他说:“你报的题材,我们老总已经明确批示了。你只要换个角度去写,准能发表。”我说:“今天不就是你们这期截稿的日子吗?”那编辑说:“是啊,但我们还有两天补稿的时间,你今晚再大改一下,明天给我,我编辑后就交上去。”我婉言拒绝:“对不起啊,我今天家中有客,可能没时间去重新写。”
    晚上9点多钟,我刚回到家,那编辑的电话又来了。我想拒绝,可又拉不下面子。
    把客人安顿好后,已是晚上11点多了,一整天也没顾得上吃口饭,又累又饿,洗了脚,倒头便睡着了。第二天天一亮,编辑的电话又“追”来了,知道是催稿,我不敢接。打开电脑,又看到编辑的留言:“稿子写好了吗?给你打了十几遍电话,打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我骗他说:“实在对不起,我正在写。”
    看了编辑的留言,我心生愧疚。关上门,理了一下思绪,我便开始认真地写了起来。写了再改,改了再写,整整忙了两天,竟没有时间理会从老家赶来的80多岁的母亲和我的大姐。年迈的母亲不高兴了,对姐姐说:“幺姑娘现在见不得我们老人了,也不理我,不和我说话,我要回去。”我知道“人老量小”,也没时间和她解释。姐姐帮我解释,但母亲还是说在这住不习惯,坚持回老家了。时至今日,想起这些,我心口仍隐隐作痛。
    有时候,真后悔不该误入“歧途”,想是这样想,却不肯放下手中的笔。因为,我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在一流刊物上发表特稿。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稿酬高,而是因为我想挑战自我,这是我今年的目标。实现了这个目标后,我将会退出写特稿的生活,在家相夫教子。心情好时,再写写诗歌。
    今生,写作是我的情人,老公和孩子是我生活的全部。
  图文无关
  ■讲述人:玉米■年龄:37岁■职业:自由撰稿人■采访人:特约撰稿人罗爱玉■采访地点:市内某咖啡厅
  请来这里倾诉
    百味人生,人生百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请来这里倾诉:你的酸甜苦辣,爱情、亲情、友情、人间真情;顺流、逆流、奋斗、传奇人生。
    szrbs@sina.com
  陈创新:15997868525
  可登陆www.sz-new.com.cn查看《百味人生》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写作,痛并快乐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百味人生】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