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探索中崛起 在创新中奋飞
——曾都一中科研兴校解读
4月19日,曾都一中龚华刚老师代表随州市在全省高中物理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二等奖,这是继该校政治教师龚正梅、语文教师池立贤在省级优质课竞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后的又一殊荣,也是该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又一成果。 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2003年,曾都一中提出“教育科研为学校的软核心竞争力”的办学思想,推出“六个一”工程、“名生名师名校”工程,树立敢于革新和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学校组建了以省、市、区骨干教师共60多人的教育科研团队,率先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自主探索课改实践,申报了6个省级科研课题,其中化学组研究性学习课题顺利结题。近五年发表、获奖论文多达400篇,成为“湖北省教改名校”;他们通过校本培训、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优化同步教学;坚持每年冬季进行“新教师达标课”验收,夏季则进行全体教师优质课大比武,搭建了教师展示才能和学习交流的大平台;他们把全校教师拧成一股绳,攻下了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奋飞动力。 培育师资形式多样 曾都一中紧跟教学教改潮流,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创造教学一线的种种学习机会。学校认真对待每年的省级高考研究培训学习,学习人员同时也是高考研究的宣传队、播种机,他们的笔记和总结心得使高考的经验和先进教学思想迅速在全校传播,拉近了与名校的距离;学校寒暑假组织以课程改革和师德修养为中心的集中校本培训,邀请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在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讲学,更新教师教学理论;也邀请了象广州广雅中学、华师一附中、襄樊五中等著名高中的教学一线专家来校讲学交流,本校教师把成果潜移默化于日常教学中,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2007年利用暑假组建了学习 “华师经验”的20人团队,今年春又组建了学习“衡水经验”的10人团队,两校的教学理念和风格在学校教师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开阔了教师视野,促进了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革新教学寻求突破 曾都一中特别重视教学规范,教务处为此制订了一整套的操作性强的管理体制,教学中备、教、批、辅、改、测都有详细的程序,使每位教师适应规范,扎实基础,为创新创造条件。在教学规范中曾都一中的一大特色就是“老带新”工程,学校让新进教师包括新分配新调入的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子,共同探讨与交流学习经验,定时进行听课、笔记、过关课、达标课的检查验收;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了交流式学习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模型化教学模式等有效教学的教学尝试,学校还大力扶持学科课题研究,德育、历史等学科课题都取得了省二等奖的突出成绩,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在区市省级的比赛中捧得大奖而归。通迅员 杨和成 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