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蹄桥村“新女儿经”
作者:毛传荣
“建家园,齐动手;新农村,似锦绣……”5月6日,烈日炎炎,广水市城郊乡马蹄桥村通村公路建设现场热火朝天。200多名妇女在“新女儿经”的鼓舞下,边飞舞铁锄、铁锹,高挖低填,干劲冲天。尘土飞扬处,一条宽阔的路基在她们身后延伸…… 该村的 《新女儿经》,全文252个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勇参政,敢竞选;学科技,长本领;勤劳动,地生金。闯市场,团结紧;奔小康,主力军……”表达了她们参与村级管理、争做新时代女性的愿望。 马蹄桥村现有人口3303人,其中女性1640人。2005年,该村被确定为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村治主流”项目试点村,此后全村妇女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筱红教授的指导下,该村成立了村级妇女代表大会,全村500多名留守妇女进行海选投票,选出了13名能力强、威望高的妇女为妇代会委员。 “决不能辜负全村姐妹的信任!”村妇代会开始发挥应有的作用,她们协助村“两委”带领全村妇女搞发展、抓环境、管村务、树新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女儿经”。 “早早起,扫门庭;猪牛粪,入沼池。”走在村湾里,以前无处下脚的粪便不见了,全村建起了100个沼气池,猪屎牛粪发酵后变成了煮饭的新型能源。 “远赌博,学文化;文明花,开农家。”全村建立了5个“星星火”妇女读书室,妇女们闲时借阅图书,种植、养殖、教育孩子、炒菜、时装等方面的书成了大家的最爱。 “对儿女,慈母心;奉衣食,敬双亲;婆媳好,是个宝;家和谐,万事兴。”为了倡导文明新风,妇代会在村里开展各种评选活动。妇女程爱兰主动到村前村后收集塑料袋等垃圾,集中进行处理,被评为“热爱公共事务标兵”。更有意思的是,她们还为村里的男人设了个奖——“好男人奖”,她们要用女人的力量来影响男人。经过全村妇女的认真评选,办了家大米加工厂、买回了旋耕机、服务热情、乐于助人的曹国平获得了这一“含金量”颇高的奖项。 “大家唱,女儿经;新时代,新女性。”如今的马蹄桥村,妇女们正意气风发迈向新的生活。本报记者 毛传荣 通讯员 李明清 蒋志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