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服务铸发展之魂
  本报记者 张 琴
    “小服务”,扑向基层,全心全意服务纳税人;“大服务”,跳起身子,一心一意谋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已经融入国税人和国税工作的灵魂,它是实现各项工作发展的助推器。”市国税局局长刘贵明如是说。“随州市服务地方经济和扶贫开发的一面旗帜!”市委市政府如此肯定;“咱们企业的贴心保姆!”企业这样赞誉。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全市服务经济的旗帜”……这些奖牌和赞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突破10亿元的退免税
    “你们办税柜台变矮了,服务质量却更高了!”这是日前个体老板陈女士到市国税局城区办税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的感受。从去年开始,一阵便民办税的春风便在随州大地吹开。市国税局打出了一套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组合拳”,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管好,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纳税人。仅去年一年,市国税局清理取消26项文书报表,为纳税人办理免填单服务12000多次,对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由按月申报改为按季申报,一年减少申报缴税17万户次。
    如果说国税部门在便利纳税人上给予的是“无微不至”,在支持出口企业发展上送去的则是大量的“真金白银”。通过积极向省局争取退税指标,下放生产企业退税审批权,简化审批手续,缩短退税时间,加快出口退税办理速度等措施,有力支持了外贸经济发展。
    2014年,全市国税部门退免税总额首次迈上10亿元大关,位居全省第二,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而今年一季度,全市已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3.8亿元,同比增长37%,退免税总额继续稳居全省第二。
    在这项具体业务工作的背后,体现的是服务的效能所在。
  一个全国叫得响的产业
    15年间,湖北裕国菇业从一个乡镇小厂成长为随州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公司负责人雷于国表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国税部门,随州的香菇产业发展更不得不提国税部门。
    2012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对农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给随州食用菌出口带来了“大地震”。香菇出口量锐减,出口创汇下降,菇农收入减少。市国税局领导和省局领导一起到国税总局、海关总署、商务部,一个接着一个找、一趟接着一趟跑。最终,2013年3月1日起恢复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全市食用菌行业出口形势由“阴”转“晴”,当年出口金额达6.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2.9%。
    流动资金短缺是多数香菇加工出口企业面临的难题。从创汇农业起步的2000年开始,国税部门先后在全国创新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机制和“以未来可预见的退税款作为保证”进行三方协议贷款,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国税部门自身承担一定风险。至2014年底,累计为出口企业办理托管贷款27.5亿元。
    2014年,全市食用菌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出口6亿美元,香菇出口居全国第一,也成为全市最大税收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2014年,全市实现国税收入25.85亿元,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
    从1999年底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以香菇为主的创汇农业建议,到如今香菇成为随州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和创汇产业,市国税局在香菇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不可低估,名副其实地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一面旗帜”。
  30万富裕起来的农民
    将服务的触角向社会延伸,将物质与精神文明播撒给更多困难群众。国税局在扶贫工作中实现了社会角色的另一升华。
    “小扶贫”引导村民奔富路,“大扶贫”赢得经济大发展。市国税局将对口扶贫村的发展与全市产业发展带动有机结合,2000年至今15年,不仅帮扶6个行政村脱贫致富,而且因扶持随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了30万名菇农发家致富。
    市国税局的对口帮扶村,总是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村。经过帮扶,这些村基础设施改善了,水电解决了,信息畅通了,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了,村民甩掉了贫困、发家致富了。14年扶持兴建村民新区6个,帮扶修建公路50公里,6000多人告别坎坷泥泞走上了水泥路;兴修16个堰塘,建成4个饮水工程,解决了3000多人的饮水安全,使贫困村逐步走向富裕。
    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建立了香菇种植园区,厉山、洪山、殷店等镇建立了香菇种植基地,实现了工厂化栽培;大洪山风景区打造出了特色品牌“绿林鸡”……曾经的山沟沟里有了知名品牌,有了致富项目,更有了全新的精神面貌。市国税局播撒的精神文明之花遍开城乡。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服务铸发展之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