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与随州市劳动模范面对面
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 能
  【阅读提示】
    4月30日,在全市“五一”暨劳模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刘晓鸣寄语: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他强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唱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铿锵时代强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让创新创造成为自觉行动;更好发挥劳模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为展示劳模风采,为引导全社会关注劳模、关心劳模、向劳模学习,本报推出的与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随州市劳动模范”面对面专题宣传活动今日启动。今日刊发的是与随州市劳动模范、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能面对面,敬请读者关注。
  获奖感言
    能获得随州市劳动模范,心情非常激动。首先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多年来的关心帮助。这一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团队。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如泰山。面对荣誉,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我的座右铭是,崇尚生命,救死扶伤为本;敬畏生命,业精心诚于民。作为心血管内科的一名医师,我将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一如既往地竭尽全力,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人物档案
    王能,1981年出生,中国农工民主党员,随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湖北医药学院第五临床学院内科学教学秘书。2006年心血管内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2012年至今武汉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学博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近十年,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及程控随访、难治性心衰及难治性高血压,曾多次成功抢救内科危重症患者,获得患者及同行好评。多篇论著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并发表SCI收录源论著二篇,兼任《心血管外科杂志》特约编委。
  心血管的“守护神”
  ——与随州市劳动模范、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能面对面
  本报记者 徐军国
    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有一种人格,让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他,曾在十堰工作,因人才引进,凤落随州市中心医院,成为该院心血管内科领头人之一。多年来,他攻克了心血管内科领域一个又一个难关,刷新了随州市心血管内科的历史,获得了多项省市科研成果。经他收治过的病人无不为他的技艺和服务而赞叹,信任他并感激他。
    对病人极端热忱,对同事毫无保留,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服务追求完美,对事业讲究境界,这是他的人生足迹。他就是随州市劳动模范、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能。5月12日,记者专访了王能,去探寻劳模背后的辛劳付出的故事。
    不懈追求心脏介入手术力求完美
    记者:听您的同事讲,您看病做手术爱钻“牛角尖”?对待疾病,容不得出错,是个完美主义者。有这回事情吗?
    王能:我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大家都知道心血管内科病人多,病情变化快,病人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大,比如心梗的自然死亡率高达30%—50%。而急诊手术还存在准备时间少、风险大、难度高等诸多不利因素。可是病人把生命都交给我们了,我们不认真负责怎么能行?心脏介入手术没有万一,甚至不能有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因为这个‘一’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个100%。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如泰山啊!
    严格、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证。每次心脏介入手术,我都会详细了解病人病情后,精细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将术前术后应注意的事项,深入浅出地讲给病人及家属,正是因为这样认真负责,数十例各种心脏介入手术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我要求医生们对每一个病人的治疗方案进行再三的考虑,对每一次病程记录进行反复斟酌,经常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书写病程记录。
    记者:近几年来,你们成功抢救数十例危重病人,能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吗?
    王能:抢救危重病人,是我们的天职。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最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2013年,一位小孩因眼外伤做手术,期间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我们参与了抢救,经过7个小时的努力,小孩最终康复出院。家长为此专门来到医生办公室,再三言谢。
    从2013年,市中心医院就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在此之前,随州本地的急性心梗,大多采取溶栓保守治疗,成功率较低。有的患者在送往武汉等大医院的途中,不幸离开人世。2012年,我进入市中心医院后,获知这一现状,非常心痛。随后,我们就开展了介入治疗,两年做了40多例手术,95%以上的病人都康复出院。
    “病人转危为安之时,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今年5月10日,一位66岁患者被紧急送往医院,患者呈濒死状态,家属很是绝望。我们迅速会诊,其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诊断病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抢救、介入手术,两个小时后,其症状缓解,现在已经能下床行走了。
    不断努力提高科室科研教学实力
    记者:高质量的医疗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听说您是全省最年轻的介入治疗资质获得者,能介绍一下这些经历吗?
    王能:在临床业务方面,我坚持通过自身学习、对外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在29岁时获得国家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准入冠脉介入治疗资质(MTA培训),当时在全湖北省,是获得该项资质最年轻的医师。因擅长冠心病介入诊疗、起搏器植入及程控随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疗,我通过应用精良的医疗技术,曾多次成功抢救危重病人,赢得患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在提升自我的基础上,积极带动全院的学习风气,多次在市级、院内学术讲座中授课,获得医院职工的一致好评。同时,我还心系基层医院,利用业余时间,到殷店镇、长岗镇等基层卫生院,开展教学查房和学术讲座,手把手带教当地基层医师。还曾于2011年参加医疗援藏,用自己所学报效祖国边疆,践行了一名人民医生和农工民主党员的誓言。
    记者:近年来,市中心医院的心血管疾病诊疗实现了质的飞越,您又进行了哪些努力?
    王能:心血管疾病号称人类健康“第一杀手”,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夯实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同时,我还投身于医学科研创新。近年来,有数篇统计源核心杂志论著见刊,在SCI期刊发表论著二篇,同时我还担任《血管外科学杂志》特约编委。到随州市中心医院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经为医院申请六项青年基金。目前,我正着手研究肾脏去交感支配相关的研究,并以之申报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这是一种国际上新近出现的一种治疗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手术,如果能够成功在本地区开展,将大大提升随州的医疗竞争实力。
    作为湖北医药学院第五临床学院,市中心医院科研的起点相对较低。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张振建提出,要把医院建成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中心。我们心血管内科挑灯夜战,两年内拿下6个省级科研课题,完成了其他医疗单位需要5—1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向国家级科研课题跨越。
    在教学上,我们也齐头并进,我们第五临床医院的本科学生,马上将进入临床学习阶段。这些学生表现很优秀,心血管内科的大学生科研团队,拿到湖北省医院学院第五附属第五临床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设计大赛第一名。
    我个人作为湖北医药学院第五临床学院内科教研秘书,积极推动了中心医院的医疗教学工作。组织编写了湖北医药学院《内科学》第八版教材教学大纲,申请医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心血管内科学》,为医院建立、完善了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程,并承担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培训等临床教学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在医院领导的关心下,科室同事们齐心协力,随州的心血管疾病诊疗实现了质的飞越。如今的心血管内科,形成了人人争创新,个个有专长的良好局面。医患关系融洽、就医环境舒适,个个和蔼可亲,人人操作技术娴熟,大家用亲切的语言、至诚的关怀,使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目前医院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仅已经抢救了数十例随州患者的生命,而且在春节期间还成功抢救了一名河南患者。前不久,孝感一名患者也慕名前来,手术后康复出院,大大提升了随州市中心医院在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力。
    妙手仁心为生命延续而不断努力
    记者:每个医生都有职业理想,您的职业理想又是什么?
    王能:职业理想在每一位医生的心目中都是神圣的,因为他们是在与死亡抗争,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努力。我有一个理念,就是病人哪怕只有1%的生还希望,我愿意付出100%,甚至1000%的努力。每次手术,我总要把每个细节都做到细致入微,以仁爱之心关怀患者,把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把康复的速度提到最高。不管结果如何,我都用心努力过,奋斗过。
    记者:为了职业理想,日常工作中您是如何行动的?
    王能:在日常工作中,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每天例行查完病房,然后是会诊或手术。即使是没有手术的夜晚,我们也会和科室同事一道,做科研工作。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医院的电话,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科室。科室有危重患者时,常常在科室一守就是十几个小时。
    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而我们目前最应该做的是让人们远离疾病。近年来,随州地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吃多了,饮食结构反而不均衡,在运动消耗和能量代谢等身体环境因素上出现问题。而这些就必须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也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讲解传授。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科室,我不仅要求科室医生医术精湛,更有仁爱之心和高尚的医德操守。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我们时常会收到患者及患者家属送的红包,但我们敢对红包说“不”。对每个红包,我一概不予接受,实在推托不掉,就委托护士长交到病人账上。有的病人转危为安,家属出于感谢要请客,都被我婉言谢绝了。我对他们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用不着感谢。”
    爱,就像一缕阳光,给重病的人希望;爱,就像一股暖流,给久病的人信心;爱,就像一股力量,凝聚、奋进、向上。在漫漫医学道路上,王能通过不断求索和努力进取,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他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把爱无私地洒给了患者。王能说,他的医学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王能和他的团队一定能取得更多的成果,守护更多患者的生命。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与随州市劳动模范面对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